《易纬》中提出的一种宇宙论命题。《易纬·乾凿度》中记载:“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也就是说,天地、宇宙生成分为四个阶段: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四个阶段实质是两在阶段:一是太易即气未产生的阶段,即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阶段;二是气质所具备阶段,即太始、太初、太素三者混而未分,这一阶段是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此浑沦阶段即是太极,从太易到太极是一个演变过程。《乾凿度》在此解释《系辞》的“易有太极”,将“易”解释为“太易”将太极解释为气混而未分,指天地尚未形成状态,认为先有太易而后生出太极。太易是世界的本原。从太初到太素,即气形成阶段,太易是先于太极而存在的,是以浑沦解释太极。《乾凿度》将太极看成世界形成的物质要素,认为任何物体皆有气形质三个方面,此三方面即存在于太极元气中。其太极,则具有原初物质的意义,对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乾凿度》的宇宙发生论,并没有摆脱道家的思想影响,其以太易为未见气,以太易为无,太极为有,则陷入了虚无生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