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刘禹锡提出的一种宇宙论命题。刘禹锡在谈到“天”与“人”的关系时,肯定了世界万物都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其根本。他在《天论》下彻底改变产:“今夫人之有颜目耳鼻齿毛颐口中,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肾肠心腑。天之有三光悬寓,万象之神明者,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就是说,人之所以有其容貌和感官这样一些精华的部分,其根本还是在于有身体;天之所以有日、月、星辰变化多端的现象,也是因为它有山川五行之气作为基础。这种对“天”和“人”的解释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是不科学的,但它终究是贯彻唯物主义的一种努力。接着刘禹锡就明确提出了整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是物质的“气”,他用清浊二气的变化、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说明万物的生成。他把世界万物都看成是从气产生的,而分成了若干种类,有植物、动物、人是动物中最有智慧的,能够掌握规律作用于自然的。刘禹锡把人解释为“倮虫之长”,和动物、植物相区别。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乘气而生”,但人作为“倮虫之长”是为智慧最大,能执人理,是和自然界相区别的,对立的。这种思想实际已包含着“天人交相胜”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