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理一所以为分殊也,非理一而分则殊也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1-07 16:43于哲学网发表
 南宋陈亮在《西铭说》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北宋程颐曾把张载《西铭》的中心思想引申为“理一分殊”,朱熹接受了程颐的观点,认为《西铭》“要句句见理一分殊”,“通体是一个理一分殊,一句是一个理一分殊”(《朱子语类》卷九十八),并融合佛教华严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和禅宗“月印万川”的思想,把理分殊作为其理一元论哲学的重要命题,认为“万物皆有其理,理皆理之用不一。”(《朱子语类》卷十八)陈亮也同意程颐把《西铭》的中心思想概括为“理一分殊”,他说:“《西铭》之书,先生之言,昭如日星”。(《西铭说》,《陈亮集》卷二十三)但陈亮所讲的“理一分殊”,与程颐、朱熹所讲的“理一分殊”是不一样的。他说:“尝试观诸其身,耳目鼻口,肢体脉络,森然有成列而不定其分于一体也。一处有阙,岂惟失其用,而体固不完矣。是理一而分殊之说也,是推理存义之实也。”(同上)陈亮认为,“理一分殊”的意义应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体之中有一定的位置,就叫“理一分殊”。由于“理一”与“分殊”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一处有缺,就不仅仅是失其用,其体也不能完整了。陈亮进一步把他的“理一分殊”称之为“理一所以为分殊”,以区别程、朱所讲的“理一而分殊”。他说:“今之言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彼此其分之次第自取耳,非吾心这异也。取之虽异,而吾心则一,故曰理一而分殊。”(同上)这种“理一分殊”所讲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也就是朱熹所讲“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陈亮认为,这种“理一分殊”是“将黜异端而终流于异端。”所以他说“理一所以分殊也,非理一而分则殊也。”“理一所以分殊”强调整体也没有部分,而一处有缺,整体也不成整体。“理一而分则殊”,在“理一”与“殊”之间不存在有机性。就象二程所讲的理,“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此君道多;舜尽子道,添得些子道多。”(《二程遗书》卷二)陈亮的“理一分殊”是与其“道”“常行于事物之间”的观点一致的。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