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物物各有理,总只是一个理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1-07 16:43于哲学网发表
 

南宋朱熹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语出《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张载《西铭》中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程颐把张载《西铭》中的思想概括为“理一分殊”。朱熹的老师李侗说:“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分殊也”。朱熹接受了程颐、李侗的观点,同时融合佛教华严宗“一一事中,理皆全遍,非是分遍”和禅宗“月印万川”的思想,把理一分殊作为其理一元论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朱熹认为每个事物都各有其理,但总合天地万物之理,只是一个理。他解释周敦颐《通书》中“五殊二实,二本则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大小自定”这一段话时说:“自下推上去,五行只是二气,二气又只是一理。此理处处皆浑沦,如一粒粟生为苗,苗便生花,花便结实,又成粟,还复本形。一穗有百粒,每粒个个完全;又将这百粒去种,又各成百粒。生生只管不已,初间只是这一粒分去。物物各有理,总只是一个理。”(《朱子语类》卷九十四)所谓“推上去”指由“太极图”中五行往上推至阴阳,推至太极;“推而下来”指由太极推而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推上去“自其末以缘本,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二气之实,又本一理之极”,只是一个太极;推下来“自其本以缘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通书解》),万物之中各具太极,即“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这就象一粒粟生百粒,百粒又各生百粒,而每一粒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理。朱熹讲“物物各有理,总只是一个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是为其道德哲学提供本体论基础的。他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之各具此理,事物之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同上卷十八)因此他要人们搞清事物各自的理,承认事物地位的差异,“盖能于分殊中事事物物,头头项项理会得其当然,然后方知理本一贯。不知万殊各有一理,而徒言理一,不知理一在何处。”(同上卷二十七)

程颐、朱熹有关“理一分殊”的思想,在宋代就受到陈亮的批驳。到明代,罗钦顺又对程朱的“理一分殊”思想加以改造,提出“其分之殊,莫非自然之理,其理之一,常在分殊之中”,(《困知记》)把“理一分殊”思想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