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1-07 16:43于哲学网发表
 
南宋陆九渊在《与李宰书》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陆九渊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主宰。“塞宇宙一理耳。……此理之大,岂有限量?程明道所谓‘有撼于天地’,则大于天地者矣,谓此理也。”(《陆九渊集》卷十二)而这“有憾于天地”、“充塞宇宙”的理,就在人的心中。因为“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同上,卷一)一切人的心只是一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同上,卷三五)一切物的理只是一理,“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同上,卷三四)所以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有理,心即理也”。陆九渊在此所讲的“理”,主要是指仁、义、礼、智这些封建道德准则,而其所讲的“心”也主要是指人的道德意识。陆九渊称这种“心”为“本心”。“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同上,卷三六)因而“心即理”主要也就是说道德准则与人的道德意识是一致的,人先天地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应当,什么是不应当,知道怎样调节自己的行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同上,卷三五)陆九渊说:“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愚不肖者不及焉,则蔽于物欲而失其本心。贤者知者过之,则蔽于意见而失其本心。”(同上,卷一)过与不及都是人把自己的本心与宇宙相隔了,因而道德修养也就是要去掉这些限隔,“以发明本心”。“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同上,卷三五)陆九渊“心即理”的命题,是其道德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其思想主承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观点,下开宋明心学思潮,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