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王夫之在宇宙观上坚持并发展了张载的唯物主义的气本体论、气一元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哲学史上素有争议的道与器的关系问题作出了自己独创性的论述。在其著《周易外传》卷五《系辞上传第十二章》中,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道、器范畴初见于《周易大传》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后来哲学家对此作出诸种不尽相同的解释。如张载认为形而上的道就是气,形而下的器即是个别的事物;程颐和朱熹则认为形而上的道即是理,形而下的器是气及其所构成的诸种物体。王夫之基本上彩了程朱学派关于道器的界定,而摈弃了他们关于道器关系的观点。在王夫之看来,道,即理,即事物的道理、规律。器,即理,即事物的道理、普遍,器乃个别、特殊。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一般规律不能离开具体存在着的事物而独立存在。因此,人们只能说道理或规律是具体事物的道理或规律,而不能相反地认为,具体事物是依存于某种或某些独立存在着的道理或规律。在这里,王夫之一方面主张“无其器则无其道”,从而在道器关系问题上,贯彻了自己的唯物的气本体论、气一元论;另一方面,也是对宋代程朱学派等“无其道无其器”,将道或理置于物质世界之前、之上的唯心道器观的批驳。
应该指出,王夫之通过对中国哲学史上传统的道器关系问题上的阐发,实质上深刻地提示了物质和规律、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他已经比较明确地认识到物质与规律、个别与一般的不可分离。规律总是物质的、具体事物的规律、一般总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规律、一般不能脱离物质、个别或特殊而独立存在并衍生后者。王夫之所提出并阐述的唯物且辩证的道器观,无疑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