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万物皆备于我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1-07 16:43于哲学网发表
 
《孟子·尽心章》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从道德哲学出发,认为人性中天生具有善的因素。“无恻隐,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人有“四端”,就像有四肢一样,如果能对“四端”扩而充之,即可成为仁、义、礼、智四德,所以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四端”的扩充,孟子叫做“尽心”。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通过扩充“四端”而可知天,那么,天之本质也是仁、义、礼、智等道德属性。孟子在此所讲之天是道德之天。由于心、性、天是一贯的,所以,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东汉赵岐注:“物,事也,我,身也。”朱熹《孟子集注》曰:“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微,其当然之理,无不具于性分之内也。”在孟子看来,天下之事无非人伦道德之事。人若能“反身而诚”,本诸自身所具善性,“强恕而行“,由行为无不善,故而“乐莫大焉”。孟子这个命题,主要是为其性善论和仁政思想提供本体论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以后儒家以道德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影响极大。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