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语出《朱子文集·卷七·读大纪》。在宋代哲学中,二程着重讲“理”,张载着重讲“气”。朱熹则综合二程和张载的观点,强调宇宙之间有理有气。“理”指万物的所以然之故所当然之则。“气”指构成万物的质料。“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卷一)但朱又认为,理气虽是一时都有,却要以理为主。“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朱子文集》卷四十九)理是本,气是末。“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朱子语类》卷一)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而气是理的体现。气要依傍理而行,只要是气凝聚处就有理在其中。如房屋、草木、众人,都只是一个道理,如是才有厅、堂,桃、李,张三、李四的差别和联系。因此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卷七)这并不是说,宇宙之间不存在事物,而是讲正是由于理的存在,才使宇宙成为宇宙,万物成为万物。“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朱子语类》卷一)所以也可以说“未有天地之行,毕竟也只是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同上)理是水恒存在无生无灭的,“理之一字,不可以有无论,未有天地之时便已如此了也。”(《朱子文集·答杨志仁》)朱熹又提出“太极”概念来说明“理”。太极指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太极只是一个理字。”(《朱子语类》卷一)太极是至高无上的“无对者”,未有天地之前,太极先有。朱熹说:“无极而太极,不是说有个物事光辉辉地在那里,只是说这里当初皆无一物,只是此理而已。”(同上)这也就是朱熹所讲的“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同上)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的命题,把抽象的理或太极作为万物存在的根据,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但朱熹在论述其思想时,所表现出来理气不相离的观点,还是包含着合理成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