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广名实论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孔子关于作为“正名”依据的礼的思想,是孔子所建立的真个思想体系中落后、保守的东西,战国时期继起的地主阶级虽然推翻了领主阶级的统治,并没有根本改变宗法、等级特权制度,孔子关于尊尊亲亲等礼的思想,仍被沿用下来,稍做变通,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12〕(第202页)

  《左传》中正名的事例不胜枚举,贯穿从鲁隐公至鲁哀公的全部鲁国历史,散见于整部典籍之中,兹举数例以见其褒贬之严,名实之重。

  鲁隐公元年记载: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第7页)

  《春秋》说:“郑伯克段于殷。”太叔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说“弟”字;兄弟相争,好相两个国君打仗一样,所以用个“克”字;把庄公称为“郑伯”是讥刺他没有尽教诲之责;《春秋》这样记载就表明了庄公的本来的意思。不说“出奔”,是因为史官下笔有困难。

  鲁闵公二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第268页)

  晋献公派遣太子申生进攻东山的皋落氏。里克进谏说:“太子,是奉事宗庙祭祀、社稷大祭和早晚照看国君饮食的人,所以叫做冢子。国君外出就守护国家,如果有别人守护就跟随国君。跟随在外叫做抚军,守护在内叫做监国。

  譬如,鲁桓公二年的记载: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第92页)

  当初,晋穆侯的夫人姜氏在条地战役的时候生了太子,取名叫仇。仇的兄弟是在千母战役时生的,因此取名叫成师。师服说:“奇怪呀,国君替儿子起这样的名字!取名表示一定的意义,意义产生礼仪,礼仪是政事的骨干,政事端正百姓,所以政事没有失误百姓就服从;相反就发生动乱。相爱的夫妻叫妃,相怨的夫妻叫仇,这是古代人所命名的方法。现在国君给太子取名叫仇,他的弟弟叫成师,这就开始预示混乱了。做哥哥的恐怕要被废黜了吧!”

  鲁桓公六年关于命名的记载:

  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第115页)

  桓公向申繻询问取名字的事。申繻回答说:“取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像,有假,有类。用出生的某一种情况来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是义,用相类似的字眼来命名是像,假借各种事物的名称来命名是假,借用和父亲相关的字眼来命名是类。命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礼品名。周朝人用避讳来奉事神明,名,在死了以后就要避讳。所以用国名命名,就会废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会改变官称,用山川命名就会改变山川的神名,用牲畜命名就会废除祭祀,用器物礼品命名就会废除礼仪。晋国因为僖公而废除司徒之官,宋国因为武公而废除司空之官名,我国因为先君献公、武公而废除具山、敖山二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可以用来命名。桓公说:“这孩子的出生,和我在同一个干支,把他命名叫做同。”

  又如鲁庄公二十八年记载:筑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鲁国筑郿(杨伯峻注:郿,当在今山东省寿张废县治南。),因为郿不是都市。凡是城邑,有宗庙和先君神主的叫做“都”,没有的叫做“邑”。建造邑叫做“筑”,建造都叫做“城”。(第242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