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美国人的中国观变迁
来源:南方新闻网  作者:admin  点击:次  时间:2009-09-14 22:11于哲学网发表

 

2003年5月12日,一篇题为《中国失败的医疗系统》,撇开了众多的关于政治问题的争论,探讨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问题。记者在结尾中写道:“《工人日报》批评(陕西某地放鞭炮逐病)说‘这种散播迷信的方法是另外一种灾难,会打扰和伤害人民’。而真正在伤害农村人民的,是缺乏一个能够照料他们的医疗系统。”

从2005年开始,美国突然对中国的亚非拉外交敏感起来。2007年1月22日,集此类报道之大成的封面《一个新王朝的黎明》出现。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中国在缅甸、泰国、安哥拉、委内瑞拉的诸多资源开采行动。一位专家说,“中国不会自己这么说,但是在他们心里,我想他们相信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是,文章的主旨,却在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一种观点认为,不管如何,中国的崛起依然是和平的。中国并没有挑衅其他国家的主权,也没有陷入对外侵略。……但是一些观察家依然恐惧中国与西方的对峙恐怕还是要变成现实,那就是中国国防部队的现代化和台湾海峡的战争阴影。”作者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认为,中国只是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已。“在这个世纪里,美国的权力相对要衰弱,而中国将要崛起。这个蛋糕,早就在烤了。”

2008年的奥运会显然没怎么引起《时代》周刊的关注。对于奥运会本身的报道并不太多。一方面,2008年8月28日的报道是《任务完成,现在怎么办?》;另一方面,在《邓后30年》中,专栏作家迈克·艾略特写道:“想想,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带着他们的好和坏,美与丑,重新加入了人类发展的主流,而之前的几个世纪,他们一直站在旁边。……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这是我们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不仅是中国的。而这,是邓的遗产。”

在关于中国的政治报道中,《时代》周刊一直彷徨在欢呼与忧郁之间。权力的交转、民间的兴起、公民的形成,都是它的话语。但是几乎没有一年,《时代》周刊不以民主、自由、社会主义这样的字眼为标题报道中国,并且几乎全为负面。



从宴会到宴会的经济眼

1979年,中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这时候,美国的商人成群结队涌了进来。不过,他们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他们喝不了太多的茅台酒。这不是开玩笑。1979年2月19日,在《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的报道中,社交问题被当成重大注意事项提了出来。“中国人会邀请美国客人参加最少一次宴会,这些宴会上他们会提出很多次关于‘友谊’的祝酒,每一次祝酒都伴随着干杯。礼仪要求祝酒的人和代表团团长必须真的干杯。”这篇稿子是美国人投资中国的指南,从如何申请进入中国开始。“除开众多的混乱,”文章对在中国投资的总体评价:“一些规则已经显现出来:耐心、友好,最重要的是,做好准备:对于一个在其他地方需要6个月的谈判,在中国,多预估两个月。”那个时候,许多的交易在谈,宾馆、铁矿、飞机、采油,包括可口可乐。乐观的估计是,1985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将达到60亿美元。可是有人很怀疑,“北京对进口消费产品没有兴趣,那些可乐最终的消费者会是外国游客。”

1984年里根访华的时候,《时代》周刊饶有兴趣地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4月30日的《资本主义在形成》,记载了一个当时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有一天,邓小平带着孙子去见毛泽东。毛泽东让他叫“伯爷爷”,小孙子拒绝了。邓说:“你为什么不给他个苹果呢?”小孙子拿过毛递给他的苹果咬了一大口,甜甜地叫道:“多谢你,伯爷爷。”

邓小平说道:“你看,这就是激励能够做到的。”

那年,深圳建造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湖南湘江国营农场里的200户人家,126户买了电视,112户买了录音机。“在城市,在乡村,来自西方的许多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在北京,女性会花20元美金作美容手术,使眼睛变大,或者做双眼皮,或者垫高鼻子。男人们想都不想,就花5 美金戴上一个蛤蟆镜。……并不奇怪,这股新的财富潮流正在创造中国版本的丰裕社会。”结论:在毛过世之后8年,邓已经把只要足够刺激,就能让人民生产更多的革命性观念植入中国。12月3日,《时代》周刊报道了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价格双轨制,以及其所产生的后坐力。记者略微提到了这个政策所导致的抢购潮,同时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经济市场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1949年以来第一个外国人被任命担任国营工厂顾问,以及政企分开的新举措。

1997年,《时代》周刊几乎没有关注中国的经济。不过,2月20日有一个小稿子《生意如常》,说的是香港、北京和台北的股市在邓小平逝世的第二天全面上扬,也许,这是对邓的“最大致敬”。

2003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1月6日,题为《中国股市的新警察》的报道,讲了一个重庆的退休工人、职业股民的故事。1999年,他在《人民日报》鼓励人们投资股市的时候,投入了他一生的储蓄4万美金,现在蒸发了60%。从前,中国股民都在期待政府托市,现在政府却要股民自己承担。尚福林彷徨在加强市场监管和放松民企入市的矛盾之中。到了12月22日,入世对美国的副作用显示出来。《贸易的拔河》从地球两边的竞争者开始讲起。一边,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两年间失去了3万7千个纺织工作岗位,美国纺织公司的CEO正在发愁他就是下一个;另一边,金华内衣公司的杨荣(音)却担心他的订单太多了赶不过来。美国人对中国有诸多指控,包括倾销、劳工利益等等,但得益的不仅仅是中国公司。回应美国的指控,中国取消了一项出口退税,结果引发了摩托罗拉的不满。“当多数国家在贸易中干并不合法的勾当的时候,中国并不特别喜欢贸易欺骗。……中国更加对国外投资和进口开放……很少有国家像它这样冒如此之高的风险拥抱全球化。”

2008年,中国的事情太多,《时代》周刊出现了900多篇关于中国的报道。到了下半年,关于中国金融与美国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中国将如何参与救世、如何帮助美国渡过难关的报道众多。最典型的标题是10月13日的《中国的现金能够拯救世界的银行吗?》。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时,8月10日,《时代》周刊又报道了两场宴会,这一次没有茅台酒。一场发生在紫禁城里的建福宫花园,由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操办,嘉宾有吴仪、基辛格和老布什;另外一场由地产商潘石屹、张欣夫妇主办,嘉宾有百度的李彦宏、原MTV中国总裁李亦菲,还有默多克和邓文迪夫妇。这两场宴会当然和1979年的土气宴会大为不同。“关键的并不是这些宴会仅仅潮流舒服,国际化装饰。他们这些人,在创造这些。”这篇报道的题目叫《北京的晚宴与革命》。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