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六十年代中期的美国对华政策(1)-历史学
关于中苏分歧的性质,美国政府居主流的看法是,虽然中苏的分歧是围绕意识形态展开的,但其深层原因的确相当复杂。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的目标互不相容,历史上中俄两个民族的矛盾的影响,中苏结盟后双方在军事和经济问题上的分歧等等因素,都是导致中苏分裂和矛盾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因为造成中苏分歧的原因如此复杂,所以从根本上看双方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34]
至于中苏分裂对两国对西方的政策的影响,肯尼迪政府中的主流看法是,苏联和中国都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保持敌对的态度,这一点并没有因为它们之间的争论而发生根本变化。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更为“激进”和“好战”。196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中印边界冲突和中国支持越南的民族革命战争等等,均强化了肯尼迪政府中敌视中国的情绪,使美国的决策者深信,中国是对美国更直接和更危险的威胁。[35]美国舆论界也危言耸听地散布所谓“中国是主要威胁”的言论。
根据1962年底检讨美国对华政策的结果,肯尼迪政府认为,只有使中国“软弱、孤立”,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必须继续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个领域保持对中国的压力。[36]在这种方针指导下,一旦断定中苏同盟不复存在,肯尼迪政府首先采取的策略就是利用苏联与中国的分歧,向中国施加压力,对中国采取更加敌视的政策,而约翰逊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则基本是萧规曹随的。
2,关于中国发展核武器问题。
在肯尼迪上台以前,美国政府便在跟踪了解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计划。根据美国情报部门在1960年的估计,中国将在1961年晚些时候建成核反应堆,在1962年生产出可用于核裂变的铀。从1961年起,美国开始利用台湾作为U-2型侦察机的基地,对中国进行间谍活动,其深入地点达到兰州和包头。这些侦察飞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了解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进展。[37]与此同时,由于卫星摄像技术的发展,美国可以通过卫星获得有关的照片资料。1961年12月,美国通过卫星拍摄,得到了第一张中国罗布泊核实验场的照片。1963年3月和6月,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卫星照片分析认为,中国核原料工厂坐落在兰州。有关照片还提供了一些发电厂与兰州工厂之间的输电线路。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何时会爆炸第一颗核装置作出了种种估计,其中一种相对接近后来实际情况的估计是,中国将在1964年晚些时候或1965年进行第一次核试验。[38]
随着情报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国核武器发展的资料,美国政府中的文武官员们越来越感到紧张。他们认为,中国掌握核武器将是对美国安全的非常严重的威胁。首先是中国掌握核武器,将对美国和亚太美军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其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和一些非共产党国家的安全也会受到更严重的威胁,其中一些国家有可能在中国的压力下疏远美国,接近中国;第三,一些亚太国家如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有可能因为恐惧而发展自己的核武器;第四,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可能变得更加咄咄逼人。总之美国无论如何也要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39]肯尼迪本人更是坚决地表示他“无法忍受”中国掌握核武器,美国必须在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的问题上“有所作为”。[40]
肯尼迪的智囊们曾经企图利用美苏首脑会晤,争取苏联与美国合作,共同阻止中国研制核武器。但是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的维也纳会晤证明,肯尼迪政府至少也是时机没有选对。赫鲁晓夫当时虽然有意与美国一起搞点儿缓和,但并不想走得太远。会谈中肯尼迪一再建议赫鲁晓夫应该反对中国的好战政策,包括在核禁试问题上与美国相互配合,结果都被赫鲁晓夫一一驳回。[41]美苏首脑会晤后,肯尼迪曾经相当悲观地表示,一旦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它就会控制整个东南亚。
1962年夏季,美国政府试图加快与苏联谈判达成核禁试条约的步伐。引起美国对核禁试的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美苏在核领域竞赛的状况。1961年8月30日,苏联恢复了大气层核试验。1962年1月美英苏在日内瓦的三边会谈失败,美国随后于4月25日开始进行大气层核试验。美苏竞相恢复大气层核试验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应,肯尼迪政府不能不有所顾忌,加之美国在核技术方面领先于苏联,所以肯尼迪政府也企图利用核禁试谈判来约束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