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
王弼在注《周易•复卦》中提出动静观命题。“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行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王弼关于动静的理论,是与其“以无为本”,的思想紧密相联系的。他把静与虚相提并论,认为“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无动作,卒复归于虚静。”(《老子•十六集注》)事物的运动变化以至静为本体,所以说“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行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复就是复归于虚静之本。运动以静止为本,故静止可以统御运动。“夫动不能制动,制天下之动者,贞夫一者也。”(《周易略例•明彖》)“一”即是绝对静止的本体,动之所以能动,就是由于以至静本体为根据。(“动之所以得咸运者,原必无二也。”见《周易略例•明彖》)由于静是本,动是末;静是体,动是用;所以静是绝对的、永恒的;动是相对的、暂时的。静与动是君臣主仆关系,不是平行的。“静为躁君,动为动主”(《周易•恒卦注》),所以说“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非对”指二者不是相对等的。王弼从以虚静为本,引申出无为而治的政治.“故为复,则至于寂然大静,先王则天地而行者也。动复则静,行复则止,事复则无事也。”(《周易•复卦注》)动以静为本,事以无事为本。圣人“崇本以息末”,所以“不以言为主,则不违其常;不以名为常,则不离其真;不以为为事,则不败其性,不以执为制,则不息其原矣”。(《老子指略》)王弼关于动静关系的论述,是其“以无为本”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其“名教本于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哲学理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