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隋代东北亚形势和炀帝耀武三征高句丽(1)-历史学
来源:  作者:袁 刚  点击:次  时间:2001-07-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隋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正如我们前面所述,高句丽趁汉魏晋中华帝国崩离,南北朝分裂战乱的局势,由一个长白山小国侵吞汉魏故郡,征服周边部族,发展为辽东大国,其性质与鲜卑、匈奴等五胡入据中原一样,与突厥、吐谷浑发展为强大独立国家的情形也相同。在古代各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权,我们不能以现代的国际法来规范古人。不同的是五胡及各族政权均短命不长,高句丽却五百年不衰,广开土好大王四面扩张,甚至想统一朝鲜半岛,在东北亚一隅建立了地方霸权,与中华帝国势不两立。我们不能以高句丽向隋朝贡接受隋册封就否认其为独立的国家,新罗、百济也一直朝贡。独立强盛的高句丽在辽左俯瞰中原,在古时国际政治法则下与隋唐无法和平共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隋唐若不灭高句丽,高句丽完全可能趁中国有乱而入踞中原。后来的历史已作证明,唐虽灭高句丽,但几百年后与高句丽、渤海国有亲缘关系且语言相近的女真人两度由辽东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金与清两个王朝。特别是满清前身的后金(意为金朝的继承者)与明朝在辽东的对峙,形势与高句丽与隋唐的关系极为相象,只不过结局不同,满清趁中国内乱而一统中华。从大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隋炀帝征讨高句丽视为荒唐,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国家生死存亡当然不能不加考虑。

  隋炀帝的荒唐在于不顾天时地利瞎指挥,致使隋军惨败。高句丽无疑是劲敌,但隋炀帝妄自尊大,试图以耀武扬威恫吓之术让对方投降,精心导演出兵仪式,以中华礼乐夸示四夷,百万大军耗费巨大的打仗却有如演戏,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笑柄。专制皇权不可违,隋炀帝想入非非,百万士兵跟着遭秧,并直接导致民变叛乱国家灭亡,万民涂炭。独裁专断的皇权可因一人而毁天下,炀帝难逃亡国之责,是典型的暴君。

  高句丽军民面对强敌不屈服敢于保家卫国,利用天时地利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善战善谋及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可歌可泣,其以弱抗强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事迹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注释:

[1]《隋书》卷84《北狄·突厥传》。

[2]见《尚书·洪范》、《论语.微子》、《左传》僖公15年、《淮南子.齐俗训》等。又参见韩国学者沈白纲编《箕子古记录选编》,民族文化研究院学术丛书,民族文化研究院2002年版。

[3]参见(韩)李基白《古朝鲜国家的形成》,载《韩国史市民讲座》第2集,汉城,一潮阁,1988年,p17。

[4](日)白鸟库基《箕子不是朝鲜始祖》,载《每日新闻》,东京,1910年8月31日。

[5]有关汉晋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设置郡县的史实,中国史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水经注》等,朝鲜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均有翔实记载。秦汉王朝还在今越南设置郡县,有交趾郡、象郡等,象郡以其地产大象而名之。高句丽之名即起自汉置玄菟郡句丽县,其王高姓,称高句丽。

[6]《隋书》卷67《裴矩传》。

[7]《佛祖统记》卷9。

[8]《三国遗事》卷5。

[9]《隋书》卷82《东夷传·史臣曰》

[10]《续高僧传》卷15《唐京师弘福寺释灵润传》。

[11]《续高僧传》卷13《唐京师大庄严寺释神迥传》。

[12]《隋书》卷76《文学·杜正藏传》。

[13]参见(日)山中顺雅《日本古代一千五百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p147。

[14]《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15]《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16]《陈书》卷6《后主纪》。

[17]《隋书》卷39《阴寿传》。

[18]《隋书》卷81《东夷·靺鞨传》。

[19]《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20]《三国史记》卷19《高句丽本纪第七》记:“三十二年,王闻陈亡大惧,理兵积谷,为拒守之策”。

[21]《隋书》卷66《陆知命传》。

[22]《隋书》卷2《高祖纪下》。

[23]《隋书》卷81《东夷·新罗传》。

[24]《隋书》卷2《高祖纪下》。

[25]《隋书》卷47《韦冲传》。

[26]《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27]《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28]《隋书》卷47《韦冲传》。

[29]《隋书》卷84《北狄·契丹传》。

[30]《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31]《隋书》卷67《裴矩传》。

[32]《隋书》卷84《北狄·西突厥传》。

[33]《隋书》卷67《裴矩传》。

[34]《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七年二月。

[35]《法苑珠林》卷18引《冥报记》。

[36]《续高僧传》卷19《唐天台山国清寺灌顶传》。

[37]《旧唐书》卷192《王远知传》。

[38]《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39]参见刘健明《一场求不战而胜的攻战——隋炀帝征高丽试析》。载《唐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0]《隋书》卷78《艺术·耿询传》。

[41]《隋书》卷58《许善心传》。

[42]《隋书》卷78《艺术·庾质传》。

[43]《隋书》卷60《段文振传》。

[44]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下篇《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夷与内政之关系》。

[45]《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46]《隋书》卷81《东夷传·史臣曰》。

[47]《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48]《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49]《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0]《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51]《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2]《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3]《隋书》卷61《宇文述传》。

[54]《隋书》卷41《苏威传》。

[55]《隋书》卷4《隋炀帝纪下》。

[56]《隋书》卷8《礼仪志三·军礼》。

[57]《隋书》卷71《游元传》。

[58]《北史》卷76《来护儿传》。

[59]《隋书》卷64《麦铁杖传》。

[60]《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八年。

[61]《隋书》卷12《礼仪志七·宫卫》;《隋书》卷68《何稠传》。

[62]见《文苑英华》卷201。

[63]《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八年五月。

[64]《隋书》卷60《于仲文传》。

[65]《隋书》卷65《薛世雄传》。

[66]《隋书》卷65《薛世雄传》。

[67]《隋书》卷42《观德王雄传》。

[68]《唐大诏令集》卷114《政事·牧瘗》。

[69]牛僧孺《玄怪录上》。

[70]《隋书》卷60《于仲文传》。

[71]《隋书》卷81《东夷·靺鞨传》。

[72]《隋书》卷70《史臣曰》。

[73]《全唐文》卷915,德宣《隋司徒陈公余宝造寺碑》。

[74]《隋书》卷3《炀帝纪上》。

[75]《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七年。

[76]《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七年。

[77]曾慥《类说》卷6《知世郎》。

[78]《隋书》卷4《炀帝纪下》。

[79]《资治通鉴》卷182隋炀帝大业九年。

[80]《隋书》卷50《郭荣传》。

[81]《隋书》卷78《艺术·庾质传》。

[82]《隋书》卷66《房彦谦传》。

[83]《隋书》卷65《王仁恭传》。

[84]《隋书》卷50《郭荣传》。

[85]《文苑英华》卷209。

[86]《隋书》卷70《斛斯政传》。

[87]《隋书》卷68《阎毗传》。

[88]《旧唐书》卷65《高士廉传》。

[89]《隋书》卷76《文学·王胄传》。

[90]《冥报记》卷下《隋康抱》条。

[91]《隋书》卷70《杨玄感传》

[92]《隋书》卷24《食货志》。

[93]《隋书》卷81《东夷·百济传》。

[94]《隋书》卷4《炀帝纪下》。

[95]《十七史商榷》卷66《大业十年》条。

[96]《隋书》卷4《炀帝纪下》。

[97]《旧唐书》卷58《刘弘基传》。

[98]《隋书》卷64《来护儿传》。

[99]《隋书》卷81《东夷·高句丽传》。

[100]《隋书》卷70《斛斯政传》;《资治通鉴》卷182隋炀帝大业十年。

[101]《隋书》卷83《西域·吐谷浑传》。

[102]《隋书》卷22《五行志上》。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