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戴震研究专题(一)元气实体:戴震义理之学的逻辑起点(1)-逻辑学
来源:  作者:王 杰  点击:次  时间:2001-12-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戴震对“理”做了最基本的价值规定后,从理气论的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立场。理气关系是宋明以来各家各派在宇宙自然观方面所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宋明理学家在理气关系问题上,皆主张“理先气后”、“理能生气”, 二程说:“有理则有气。”[67] 朱熹说:“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68] 并把这一问题延伸到道与器、太极与阴阳等的争论中。朱熹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69] 在程朱看来,道器关系如同理气关系一样,道即是理,是世界万物生成的本原,器即是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材料。与程朱理学不同,宋明以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对理气、道器关系都做了程度不同的正确阐述。张载针对“理本论”观点,提出了“太虚即气”的思想。他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70]王夫之在继承张载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理气、道器关系做了更深刻更完备的说明。在理气关系上,王夫之提出了“理在气中”、“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的思想,在道器关系上,提出了“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的思想。戴震在继承了张载、王夫之关于理气、道器方面的思想,对理、气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新的阐发。戴震承认有客观之理,此理并非自然界的实体,但却为自然界的实体所遵循。理为气之理。冯友兰对此评价说:“道学家所讲的理,有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的双重意义,这在他们是混而不分的。戴震所讲的理也有双重意义,他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应有的分别。”[71]

通过以上对戴震义理之学的逻辑起点棗元气实体思想的叙述,我们对戴震的元气实体思想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或许人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最终确立戴震在中国思想史上重要历史地位的义理之学不过是一些形而上的“概念游戏”而已,似乎并无什么独特之处。其实不然。戴震义理之学是在批判程朱理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戴震要真正从理论上彻底揭穿理学之本质,从方法论上揭露理学杂袭释老而背离孔孟的面目,使之根基倾覆,必须要做到釜底抽薪,而不是隔靴搔痒。而批判理学立论之基础则是所有问题的先决条件,否则,其余问题便无从论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戴震的义理之学是一个关于“天道棗性棗人道”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戴震论天道,论元气实体,并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天道”过渡到其义理之学的核心部分棗“性与人道”,因为“人物之性,咸分于道”。因此,戴震对元气实体思想的叙述是十分重要的,充分表明了他对世界的基本立场、基本看法,为他在“性与人道”问题上的一系列具有科学精神和启蒙意义的认识奠定了坚实的本体论基础。

注释:

[1]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六。

[2]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六。

[3]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二六。

[4]颜元:《存性篇·性理评》。

[5]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79页。

[6]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72页。

[7]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权》,《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217页。

[8]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79页。

[9]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202页。

[1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91页。

[1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82页。

[12]戴震:《绪言》卷上,《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90页。

[13]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性》,《戴震全书》卷六,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191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