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郑成功与施琅发生冲突的原因(1)-历史学
来源:  作者:徐晓望  点击:次  时间:2001-07-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该年十月,张家玉部猛攻增城县,李成栋部赶来救援,双方大战,李成栋发动四面围攻,其中“总兵施郎、黄廷、副将洪习山从南面接应”,张家玉在战斗中中箭后投水而死,义军大败;十月二十五日,李成栋“亲督水陆官兵暨武毅伯施福、监军兵巡道戚元弼各带部兵由九江陆路直趋高明县”[18],在这里,李成栋击败了广东义军中的又一支武装——陈子壮部。
由此可见,在广东抗清活动风起去涌的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施福与施琅作为清军参加了镇压广东义军的战斗,不惜与自己昔日的袍泽作战。此时的施福甚至没有名份,还是以明朝所封的武毅伯指挥作战,施福所率闽军也未列入清军正式行列,没有正式军饷。按,施福所部在脱离郑芝龙直接控制之后,仍然为清廷作战,反映了施福与施琅等人降清后忠于清朝的立场。从施福一直是郑芝龙的谋士来看,郑芝龙降清,他应是其中的策划者之一,所以,即使郑芝龙被掳至北京,其他将领纷纷下海抗清,但施福与施琅依然故我为清军作战。为什么施氏叔侄如此坚定地为清朝而战?这是由于:施氏叔侄在政治上倾向于清朝,在他们看来,南明军队是没有出路的。施琅在晚年对李光地评说当时的郑芝龙部闽军,“所带海兵,习水战而不习陆地,父母妻子悉在海上,乌合之众,动辄离心。本朝兵初下,兵势锐,先声已厉,如何能敌”[19]?可见,施氏叔侄在当时已经看出清朝取得最后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死心塌地为清廷服务。
三、再次投入郑成功部下的施琅
然而,南方形势的变化迫使施琅再一次投入郑成功部下。时为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正月,降清的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南昌反清归明,三月十七日,李成栋在广州反清,南明的局势一时大有好转。施福与施琅也被卷入反清浪潮中,随李成栋反清复明。于是,施福被永历改封为延平伯,“敕仍回闽恢剿”[20]。
李成栋起兵反清,正当用人之时,为何允许施福所部离开自己远赴福建?顾诚先生分析:“反正之后,李成栋意气发舒,把广东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奏请永历帝核准把施福等福建兵将遣送回籍”[21]。更深的原因是:施福所部与李成栋一直不协调,李成栋反清,未必有与施福这些人商量,而是利用形势,迫使施福等人跟他走。但在正式反清之后,李成栋将施福所部视为异己,与其日夜提防,不如将其打发到福建。而在这时期,郑成功又一直设法将施福军重新纳入麾下。
郑成功于隆武二年下海之后,以明朝招讨大将军为号召,郑芝龙旧部多来归附。但是,这一时期郑氏诸将带来的军队,多非正规军,作战能力很差,郑成功起兵的头二年,几乎是屡战屡败,因此,他非常盼望施福所率的闽军回归帐下。施琅随清军南下时,嘱咐原为明朝军官的弟弟施显留在家中,在反清浪潮遍及江南的永历二年,施显率家人投入郑成功的根据地——厦门。从情理分析,施显进入厦门,应与郑成功招揽有关。施琅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郑氏素知弟英勇冠诸军,侦其至,深相结纳。当是时,永历犹建号粤东西,即剡奏,授职总兵”[22]。收揽施显,是郑成功招揽施福与施琅的第一步。
二施回归郑成功部下。施福所部闽军应有水陆两支,永历二年施氏叔侄与李成栋分手后,施福与施琅分率水陆两军归闽。施琅率陆军转战千里,历经险难,途中受到南明军队郝尚久的袭击,幸有郑成功在广东潮州的黄岗镇接应,施琅所部才最终脱离了危险。从当时形势看,施琅所部已经陷于南明军队的包围中,北有郑成功,南有郝尚久,西面是李成栋,所率部下多为闽南人,回乡心切,在这一背景下,除了投入郑成功帐下,其实施琅已经没有其他的出路。其后,施福所部水师也回归郑成功部下。不过,施琅所部投入郑成功部下是在永历三年二月[23],而施福要迟到于永历三年十一月才在潮州晋见郑成功,比施琅归入郑成功部下,迟了11个月。施福率领闽军水师沿海北上,他的道路应当更好走,却比施琅迟了近一年才与郑成功会合。看来他是在海上流浪多时,一直无法确定去向,最后因为施琅、施显的因素,最终决定回归郑军。但是,他的政治态度显然有所保留。《先王实录》记载:“时武毅伯施天福同黄海如来见,藩令天福典兵柄,辞以老,从之”[24]。施福不愿为郑成功部下,看来与他的经历有关。施福原来就是郑芝龙降清的支持者,降清后,又为清朝作战多时,这一经历,已经足以改变他的政治态度。他不愿投入郑成功的部下,实际上是与清朝藕断丝连,保持了继续做清朝官员的可能性。施福后来回到安海养老,与郑芝龙、郑鸿逵保持关系。其时,郑芝龙在北京,已是清朝的官员,而郑鸿逵因为郑芝龙的因素,对清朝多有让步,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当然,这一切并非一心拥明的郑成功所愿见到的。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