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田松:科学与宗教的平行分析 ——本质主义与文化多样性
来源:科学与宗教的平行分析《思想战线  作者:田 松  点击:次  时间:2009-09-19 00:51于哲学网发表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陈述:“有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例竟然达到了20.3%和18.5%,而本次调查中国公众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2%。这就意味着,那些回答同意和非常同意的人中,绝大多数是不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具有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人,并非真正理解科学,根据科学推导出了它的结论,而是把科学作为一种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7]

  由此可见,在科学与“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信”,在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下,一向被认为是与宗教相关联的。
  从信的角度,可以发现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一系列平行的对称的关联。
  
  在我们长久以来的大众话语中,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常有这样的论述: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是非理性的;科学建立在实证之上,宗教建立在信仰之上。但是,一方面,如前所述,科学也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的科学史研究指出,宗教(基督教)的神学体系同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理性体系,并且为近代科学的诞生提供了多方面的营养。
  从信的角度,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平行。
  (1),科学理论中的公理,是不可能由该理论自身予以证明的,只能因为相信而接受。比如欧氏几何的五个公理,不能由其自身予以证明,康德称其为先天综合判断。人们在接受了这些公理,相信了这个前提之后,才可能继续逻辑地理解整个欧氏几何的理论框架,才能证明这个体系里的其它定理。所有的数理科学都是类似的理论结构,其理论基础都是这类不可由其自身证明、只能相信的前提假设。
  与此对称,基督教神学的某些前提,比如上帝创世、处女感孕、耶稣复活等,也不能由其自身所证明,只能作为信仰而接受。在这些前提被接受之后,神学体系同样在严谨的逻辑推演中成为一个庞大的理性体系。
  此外,科学史中有很多案例表明,科学理论的前提假设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欧氏几何中的第五公理,在非欧几何中被其否命题所取代。又如在牛顿引力定理中作为基本物理实体的万有引力,在广义相对论中被解释为空间曲率,成为一个不必要的概念。因而,所谓公理,并非如康德所说的,具有先验的绝对正确性。
  (2)如前所述,一般来说,公众之相信科学不是因为他们理解了科学理论才予以接受,而是因为他们相信科学共同体——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被视为知识与道德的象征。
  回到中世纪的语境中,公众之相信宗教同样不是因为他们理解了神学理论予以接受,而是因为他们相信神父(牧师)阶层。在特定的时空中,这个阶层同样是知识与道德的象征。
  (3)同样,科学共同体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建立在其各个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的。英国约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史蒂文·耶利(Steven Yearley)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他指出:“科学共识本身就是建立在信赖之上的。”“科学知识的建立依靠信赖;科学信念的传播依靠信赖。”[8] 神学共同体亦然。

三,传福音与搞科普
  在科学与宗教的传播上,存在着更加深入的对应关系。以往已经有学者做过对比,比如说科学家相当于神父(牧师),科学理论相当于神学理论,被科普对象相当于迷途的羔羊;公众接受了科学,离开了愚昧,走向了文明,就相当于迷途的羔羊接受了上帝,获得了拯救。等等。北大教授刘华杰的《传福音与搞科普》[9]对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应也做了一定的分析,尤其对于“传福音”与“搞科普”做了非常深入的讨论:

  因特网上关于传福音,有一个网页讲到“学习目的”有三条,几乎可以对应于科普的操作过程:“1.认识传福音的意义及其重要性;2.了解圣经中传福音的榜样,学会传福音的几种方法;3.学会作个人见证。”(参见cclw.net/other/xinshenhuo/htm/xsh_06.htm)翻译过来就是:“1.认识科普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历史上伟大科学家或科普工作者普及科学的榜样,学会普及科学的几种方法;3.学会利用实例证明科学及科普的价值。”在科学传播领域,传统科普的工作方式甚至可以与信徒的祈祷一一对应。

  《马太福音》中有一段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刘华杰将这段祷文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重新阐释,然后转换到对应的科普语境中重新表述。比如第一项祈求“愿你的名被尊为圣”,刘华杰指出:这“并不是简单地盼望天父成圣,因为根据教义信仰,天父本来就是神圣的。”与之对应,“在科普领域,科学的地位是明确的,科学是真理的化身。愿科学成圣,不是就科学的身份进行祝愿。科学已经先验地是最高价值,并且是一切价值的源泉,科学之外无东西。这一条是希望与科学接触的人们,包括信科学的与不信科学的,都热爱科学,时时想念科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第二项祈求“愿你的国降临”,对应于科普,则是希望科学之花开遍世界,科学之光普照大地。与“吾主,来吧!”对应的是“科学,快快传播吧!”
  第三项祈求“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劝教徒以基督为榜样,服从天意,不另外寻求自己的旨意。对于科普,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向科学学习,以科学大师为榜样,做事服从科学规律,除了追求和顺从客观规律外,不再做其他的事情。刘华杰不无讽刺地说:“科学地看世界、科学地看人生、科学地睡觉、科学地洗脸、科学地过性生活、科学地吃药、科学地升官、科学地发财,等等。”
  第四项祈求“赐我们日常食粮”。转换到科普话语则是,只要相信科学,按科学办事,就会得到日常所需。
  第五项祈求是请求原谅自己的过错,同时要求自己宽容别人。这一条初看起来,不大容易与科普对应。华杰做了如下转述:凡人做事即使想着处处依着科学,如丁文江讲的“天天求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也难免犯各种不科学的错误,对于错误要勇于承认,要向科学真理忏悔,唯有如此才能进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