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1]“天干、地支旁通表”(利用此表和本文的方法可以分析《易经》中所有与天干、地支有关的卦辞和爻辞)表7
分类符号 (a-,m-,b+)(a+,m+,b+)(a-,m+,b-)(a+,m-,b-)(a-,m+,b+)(a+,m-,b+)(a-,m-,b-)(a+,m+,b-)
卦名 艮 乾 坎 震 巽 离 坤 兑
天干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地支生肖 性格酉)戌鸡)狗亥子丑猪鼠牛寅卯辰虎兔龙巳午未蛇马羊申(酉猴(鸡
情绪分类 遣驱类 肃悲类 慎恐类 躁怒类 惰犟类 喜狂类惑忧类 伺贪类
特性 挤排性 强结性 匿缩性 纵放性 恃聚性 展性 弥漫性 拢揽性
经络流注从右向左←大肠经 (络) 肺经←(三焦) 手经 (心包)肾经(络) 膀胱经←肝经 足经 胆经←←小肠经(络) 心经←←三焦经 手经 心包经←脾经 (络) 胃经←(肝)足经(胆)←
气质优劣 (精深-浅陋)(敏密-粗钝)(明持-愚蛮)(沉厚-浮狭)
补色心理 橙红补青紫补黄绿补红橙黄补蓝蓝补橙黄红补绿黄补紫青补橙红
味、候(中医)辛、干咸、寒腥、凉涩、躁酸、潮辣、热甜、温苦、湿
方位季节 西、秋 北、冬 东、春 南、夏 西、秋
五行 金水木火土
*这里的“天干方位”与《黄帝内经》。[11]和传统中医[12]里的记述略有不同(即“甲、乙、丙”为东方(木),“乙”为正东方,而非《黄帝内经》中的仅仅“甲、乙”为东方)。对表中“经络流注”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文献2、3]。
[注2]关于B方“基本对策状态”中系统元素的组合功能(人的不同组合行为)的分类(从“八卦图”(图1)和“经络”的结构[表7]中可以选出下述一些基本组合,这些组合决定了对“B方对策状态”的一种优劣性和褒贬性分类):
⑴“生长型(春生——坎、震、巽、离)”策略组合:“开拓和斜偏性”与“蕴蓄和压制性”策略。⑵“繁荣型(繁复型)(夏长(化)——巽、离、坤、兑)”策略组合:“繁盛和虚浮性”与“丰满和淤赘性”策略。⑶“实结型(秋收——坤、兑、艮、乾)”策略组合:“实取和穷竭性”与“更新和浪费性”策略。⑷“保存型(冬藏——艮、乾、坎、震)”策略组合:“简练和秃乏性”与“匿藏和萎缩性”策略。⑸“强序型(手经b+类——乾、离、巽、艮)”策略组合:“确定和僵化性”与“规则和阻滞性”策略。⑹“调适型(足经b-类——兑、震、坎、坤)”策略组合:“直觉和粗糙性”与“调节和软散性”策略。⑺“生存型(脏经——乾、离、坎、坤)”策略组合:“直达和功利性”与“细密和狭隘性”策略。⑻“综合型(腑经——巽、艮、兑、震)”策略组合:“技术和局限性”与“辅助和附属性”策略。
(上述分类中有一定的互补性关系,即:⑴、⑶互补,⑵、⑷互补,⑸、⑹互补,⑺、⑻互补。)
[注3]关于“卦象”结构的补充说明“A方、B方”:——(图2)中的A方和B方事实上在《易经》中并不直接出现,而是可以理解为卦象所具有的内在涵义,故它蕴涵在《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之中。
“前基本伴随性状态”和“后基本伴随性状态”:——指同A方、B方各自“核心状态”有“相生”联系的与核心状态伴随性存在的主要状态(参见第一节中的性质⑴)。 “主动对策方”:——在“蒙”卦中“B方”为“主动对策方”,“A方”则被看成是“被对策方”,由于该卦中A方的行为有“蒙昧性”特征,所以卦名便由此而来;反之,如果A方是“主动对策方”,原来的B方为“被对策方”时,于是这时“蒙昧方”的“基本对策状态”就是《易经》里的“升”卦。(“升”卦——内层:惑忧性(a-2,m-2,b-2)外层:恃聚性(a-1,m+1,b+1)),即“蒙昧”者正在主动地依据B方状态来“提升”自己,而不是如“蒙”卦中处在被动地受对方支配的地位。
卦象的典型例子:(ⅰ)B方对策为“泰卦(坤(内层)/乾(外层))”(对照图2则有B方的核心状态应该为(a-,m-,b-),A方的核心状态应该为(a+,m-,b+))。卦辞:“小往大来,吉,亨。”(小的去,大的来,吉顺亨通。)事实上这时“被对策方的核心状态‘离’”生“主动对策方的核心状态‘坤’”(见[表4])。“小的去”——是指“坤(a-,m-,b-)”的弱发散性状态,“大的来”——指“离(a+,m-,b+)”的强发散性状态。这是典型的“顺势”卦相之一。
(ⅱ)B方对策为“明夷(坤/离)”卦(对照图2则有B方的核心状态应该为(a-,m-,b-),A方的核心状态应该为(a+,m+,b+))。这时“主动对策方的核心状态‘坤’”克“被对策方的核心状态‘乾’”,但“B方的基本对策状态”在整体上是“强耗散性的状态(内层:坤(弥漫性)/外层:离(强展性))”,所以该对策状态将是一种处于“艰难性的消耗性状态”。“卦辞”曰:“利艰贞(宜于艰难中守正)。”“爻辞”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三日吃不到东西)。”“用拯,马壮(用壮马才能救)。”故这是“乘势”形式下较艰难的卦相之一。
(ⅲ)B方对策为“大畜(艮/乾)”卦(对照图2则有B方的核心状态应该为(a-,m-,b+),A方的核心状态应该为(a+,m-,b+))。这时“被对策方的核心状态‘离’”克“主动对策方的核心状态‘艮’”,但是由于“主动对策方的基本对策状态”使用外层的“抗衡性状态‘乾(a+1,m+1,b+1)’”可以大大地削减A方的优势,并且在(a-2,m-2,b+2)的驱遣下,通过抗衡性状态(a+1,m+1,b+1)可以在被对策方的强散发性状态(a+,m-,b+)下慢慢地获得“大的畜积(——大畜)”。所以卦辞曰:“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利于守正。不求食于家(这是因为B方核心状态是“(a-,m-,b+)遣驱性状态”),吉。利于涉越大河(即能够涉越“大河”去克制对方,并且从对方那里获得“好处”)。)所以这是“逆境”形势下的好“卦象”之一。
[注4] “长子、次子”:利用文献[2]中“伏羲图的生成[2](第62页)”中的“逆六十花甲子纳音表的五行周期”可以解释这一规律性的现象[3],见[表8]和(图6):表8
胎次表 : 第一胎 第二胎 第三胎 第四胎……
男胎(雄、碱) : (a+,m-,b-)顺态 (a-,m+,b-)补态 (a-,m-,b+)顺态 (a+,m+,b+)补态……
女胎(雌、酸): (a-,m+,b+)补态 (a+,m-,b+)顺态 (a+,m+,b-)补态 (a-,m-,b-)顺态……
胎气(怀孕态)和胎性(酸、碱交替) : (a+,m-,b-)(利碱)酸(a+,m-,b+)(利酸)碱 (a-,m-,b+)(利碱)酸 (a-,m-,b-)(利酸)碱……
(图6)中“m+”状态表示“母体子宫”正处于“未孕”状态(如子宫“恢复”或“准备”等聚集能量的阶段),“m-”状态表示“母体子宫”正处于“怀孕”状态(即子宫能量“付出”的阶段),“1、2、3、4”表示母体胎次的不同阶段。
表中“胎性”表示“子宫”酸、碱环境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将呈现交替性“震荡”(周期性)变化。“利碱”环境时则“男胎”生长特征与“胎气”状态相一致,“女胎”特征则与“胎气”状态互补;而“利酸”环境时则“女胎”生长特征与“胎气”状态相一致,“男胎”特征与“胎气”状态互补。(该模型结构为一种同构性理论假设,具体机制尚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