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我看《老子》——对《老子》的另外一种解读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当然,老子无为的思想如果针对统治者来讲则是有积极意义、有价值的警钟: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老子认为统治者应少干预、干扰、纠缠民众的生活,你统治者无为、清静,老百姓会自动营生、富足、理顺自己的生活。马克斯·韦伯也读懂了这一思想:“老子甚至有这样的见解:国家最好只限于关心人民的生计。……应该让人与万物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臣民太多的知识与国家太多的管理,只会是真正危险的罪恶。”(13)

他设想的最佳途径就是以“不争”而“争得”。(即我们常常嘲笑的“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汤一介先生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许更表现了老子对‘否定’的重视。这个命题作为方法的公式是:通过否定达到肯定。”(14)(注:汤先生是肯定老子这一哲学方法论的,而我从社会意义的角度出发觉得其思想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他让你愚钝、糊涂、“绝学弃知”、“绝学无忧”,{“道家求最高知识及最高境界的方法是去知。去知的结果是无知。……由去知而忘我,以得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15)}而他自己却聪明地、清醒地教导你: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呵,蠢蠢呵!

俗人昭昭,我独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闵闵呵。

忽呵其若海,恍呵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

他还教统治者一手绝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我怀疑那个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的作者)教人把“大智若愚”当作一种伪装,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从老子这里剽窃去的。我认为那些叫喊活得累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累,只是由于习惯于小农的思维方式,不具备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无法适应来自两方面的精神张力,于是叫苦不迭。

确实,我们看到有些人,虽然生活在现代的物质生活层面,但是其精神层面却流连忘返在血缘、地缘构成的中世纪农业家族社会里,明明是老于世故,却要表现出天真淳朴(或者说本来天真淳朴,却要表现出老与世故);明明是名利熏心,却要表现出清高心净;明明是尖诈油猾,却要表现出愚钝糊涂;明明在挥霍奢侈,却高喊俭朴节约:明明是欲壑难添,却要表现出淡泊明志;……于是“人生无非做戏一场”的怪论有了风行弥漫的市场,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疑,虚伪矫饰,欺骗,趋炎附势,缺乏诚信,……象鸦片毒素一样无休止的榨取、吞噬着人们的良心和人格,“只知苟且;只知轨避责任;只知迎合意旨;只知从中取利;只知说假话;只知在夹缝中讨生活。”(16)于是就有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场人还需不需要“真诚”的讨论,当“真诚”这一不言自明的道德准则拿出来讨论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作为人还剩下什么可以保持自尊?”

很多人感慨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活在既想“本我”又不得不“非我”的境遇当中。于是向往过一种“顺应自然、超然物外、不争无为”的世外桃园的生活。能否堂堂正正地将自己的那些欲望、选择、想法付诸实施,不可以!《老子》已经教会太多的中国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强梁者不得其死”,“不敢为天下先”。一百年前的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写过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气质》,他观察与叙述了二十六种中国人的显著特性,其中的“节俭持家”、“漠视时间”、“漠视精确”、“轻视外族”、“缺乏公心”、“因循守旧”、“随遇而安”、“能忍且韧”、“相互猜疑”能仅仅归罪于“儒教”吗?!(“耐心地观察了中国的这些现象之后,即使是最友善的批评家也不得不悲哀地承认:‘是儒教造就了中国’”。亚瑟·亨·史密斯《中国人的气质》中文版 学苑出版社 1998年)遗憾的是,到了今天我们居然不敢大声说老子哲学在历史上起过延缓凝滞、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否则就是不爱中华文化,就是不公正、不全面地对待老子。如此等等。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