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905页。
19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五册511—512页。
20 《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317-318页。
2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23-24页。
22 “往”、“来”在《礼记》本文中是指生、死现象,但是就其本义而言,它又是“过去”、“现在”的同义词。正如后文所指出的那样,生死本身正是原初的时间体验的一个重要现象。从世代生成的意义上看待生死,它正是过去、未来的具体体现。这样,与生死相联系的(通过哀和乐[音洛]的精神表现出来的)乐,就成为主体与时间打交道的形式。
23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1102、923页。
2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315页。
25 朱熹关于始终与圣智的思考,还可以参见《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331-1332、1336页。
26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1046、1044页。
27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四册625、923页。
28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