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南宋江湖诗人的谋生方式(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费君清  点击:次  时间:2001-08-1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江湖诗人以此谋生的事例很多:有的是比较固定地跟随某个做官的朋友去当幕僚。如高翥的朋友很多,“所交皆名士,及为大官,不肯下气强附,独与陈宓、许复道交最笃,宦游常与之俱” 22 。可见诗人高翥的心气很高,不肯对当大官的人低三下四,委屈自己。只有当最为知心的朋友出去做官时,他才乐意偕同前往。有的是投人门下当食客。如刘翰在绍兴间久客都下,迄无所就,为吴云壑居父之客。张弋原籍在北方,流落到南方后成为“湖海豪士”,曾是许定夫家的食客。张端义《贵耳集》说他:“颀然而长,面带燕赵色,口中亦作北语。许定夫馆于麾下。欲命官,不受。”

南宋时期,社会上存在一种游士和养士的风气。如魏文节(杞)和汪仲容就像当年的孟尝君,家中养了不少食客。戴表元说:“文节家因多士,仲容又特喜交接,四方知名士因而不远数百里千里,与仲容过从者不绝。” 23 这些“四方名士”来到魏家往往不单是为了当食客吃饭,有的还为了求学。江湖诗人张良臣(武子)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魏文节、史忠定游”,成了他们的门生,后来被人归入这个学派,称为“雪窗先生” 24 。在科举考试中,魏文节还专门替他向知举张焘举荐,可见对他颇为器重。另如方信孺,他曾在淮东做官,奉使有声。回乡之后,尽管林下居贫,但生性好客,依然有许多客人前来造访。作为方信孺亲戚朋友的刘克庄,对他的情况十分了解。刘是这样描写方信孺的:“一生不蓄买山钱,华屋何心亦偶然。客至多逢僧在坐,钓归惟许鹤随船。” 25 刘克庄还说方信孺“不喜治生”,特别“好士”,“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常满门” 26 。方家这么多的食客中自然也少不了江湖诗人,比较著名的有赵仲白、孙花翁、高九万等人,据说都是他家的常客。

有的江湖诗人则是居无定所,四处漫游,沿途寻求资助。在这方面,戴复古称得上是一个代表人物。作为一介布衣,在江湖上南来北往长达四十余年,东至江浙,西至襄汉,南至两广,北至淮河,足迹遍布南宋半壁江山。那么他的经济来源在哪里?戴复古说自己“老病懒作书,行藏诗上见” 27 。从他的诗中,不仅可以看到他的行踪,也可以知道他的谋生方式。作者曾寓居泉州,《园亭即事十首》描写的就是他在那里的生活场景。诗中谈到友人不肯让他住在条件比较简陋的客舍,而是热情邀请他去园亭安身。当地官员对他十分照顾,经常遣使送来生活用品,以至邻居们看着都有些眼红。此诗第九首云:“寄迹小园中,忽有乌衣至。手中执圆封,州府特遣馈。罗列满吾前,礼数颇周致。四邻来聚观,若有流涎意。呼童急开樽,四邻同一醉。” 28 从“罗列满吾前,礼数颇周致”两句看,官府考虑得相当周全,送来的东西很多。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呢?诗中并没有点明,但检该组诗的第三首有“县官送月粮”之句,可知其中包括了柴米油盐等物品,可供诗人维持日常生活,甚至这些生活品还是按月发给的。由此看来,戴复古能够“久寓泉南”,完全是和当地官府与朋友的好客,生活无虑分不开的。

另外,戴复古在闽中也住过一段时间,当地的王使君经常给予帮助。《谢王使君送旅费》一诗记录了此事:“岁里无多日,闽中过一年。黄堂解留客,时送卖诗钱。” 29 其他如诗人游扬州,侍郎赵葵也慷慨解囊,戴有《见淮东制帅赵南仲侍郎,相待甚厚,特送买山钱,又欲刊石屏诗,置于扬州郡斋,话别叙谢》一诗。看来赵侍郎对他真是备加关照,不光送钱,而且刊诗。难怪分手之时,戴复古向他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受恩多处难为别。”30 当然,老诗人并不是天天都能遇到像赵葵这样善解人意的官员,有时他也不得不开口乞讨。在《市舶提举管仲登饮于万贡堂有诗》中,有“嘲吟有罪遭天厄,谋归未办资身策。鸡林莫有买诗人,明日烦公问番船” 31 等句,十分明确地表露自己回家还缺少资金的意思,启发这位提举先生除了招饮之外,最好再送些钱财。从戴复古晚年所写的《镇江别总领吴道夫侍郎,时愚子琦来迎侍朝夕,催归甚切》一诗中,有“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 32 两句,可见他最后终于凑集了一笔可供养老的资金。因此方回说戴复古晚节以诗名重,诸公争致馈赆,归而成家。

除了戴复古以外,其他不少江湖诗人也是靠经常不断地得到朋友的贴补来维持家用。如许棐《赠叶靖逸》诗云:“朝士时将余俸赠,铺家传得近诗刊。”又如刘克庄晚年备受目疾之苦,侍郎洪天锡一面告诫他须“却应酬,省思虑”,一面送给他“医赀三千万”,刘对此感激不尽,目为“雪中送炭” 33 。

江湖诗人所依靠的对象各自不同,像姜夔、刘过和宋谦父等人依靠的是高门大族,而一大批普通的江湖诗人所依靠的主要是一些级别并不很高的官员和各地的财主富绅。由于对方的实力也有限,一次性给予的财物不可能很多,不少诗人只好多方寻求帮助。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突出事例是江湖诗人李时可。据戴表元介绍:“往年吴中熟,时可携书就食诸公间。东家币,西家发廪,妻孥终岁充然无不悦之色。” 34 像李时可这样在秋熟季节依靠东一家、西一家拼凑起来的钱粮来养家度日,可以想见他所拜访的人家肯定不是那些权贵。这种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生存方式自然十分艰难,可是却非常典型,可以说这才是一大批中小江湖诗人贫窭生活的常态。

上述的赠与和帮助因为都是出于朋友情谊,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故江湖诗人对此并不讳言,反而经常谈到这种人情往来,还将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写进自己的诗篇。从现存的资料看,除了送钱送粮之外,朋友间赠送的其他物品还很多,比较高雅的是送书:如戴复古有《栗斋巩仲至以元结文集为赠》;高翥有《谢人惠籍》;许棐有《陈宗之叠寄书籍小诗为谢》等。送文具:如许棐有《宋之惠梅窠冰玉笺》、《月涧惠砚滴》、《月涧惠梅脑》和《古砚送赵明府》;乐雷发有《谢杨孟溪县丞惠以章墨》;王迈有《送人纸笔》;武衍有《谢芸居惠歙石广香》;张炜有《谢友人惠笔》等。送花鸟:戴复古有《刘子及赠瑞桂》;张炜有《雪窗惠海棠》和《雪窗自西陵以新诗并水仙见惠》;王志道有《和高簿送梅》;周端臣有《作谢冯亚惠鹤》等。送摆设:罗椅有《寄危骊塘赠以古镜》;盛世忠有《苇航寄古剑》;王志道有《口占谢高簿送锦熏笼》;许棐有《题松岩所惠雪屏》等。

最为实惠的则是送来柴米油盐,甚至包括蔬菜水果在内的生活必需品,这些看来俗气,其实却是贫贱交游中的好东西,有时可称为雪中送炭。如送菜:刘过有《郭帅遗蕨羹》;王迈有《送笋菰》、《送螃蟹》;戴复古有《吉州李伯高会判送盐子鱼,比海味之珍者,未免为鲈鱼动归兴》等。送茶:张炜有《谢瑜首座寄黄龙茶》;徐照有《谢徐玑惠茶》等。送酒:戴复古有《岁旦谢送酒》、《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等,难以一一列举。

通常,江湖诗人别无长物,总是以接受别人馈赠的东西为多,但他们也总想为朋友作出一些回报。如戴复古平时爱把自己的诗集作为礼物送人,有时还绞尽脑汁想点其他法子,《谢史石窗送酒并茶》诗云:“遣来二物应时须,客子行厨用有余。午困政须茶料理,春愁全仗酒消除。不胜欢喜拜嘉惠,无限殷勤作谢书。君既有来何以报?一床蕲簟两淮鱼。” 35 可见为了作为回报,诗人把家里的一床席子和两条鱼作为礼品送了出去。但更多的时候,江湖诗人只能把别人的情意牢牢记在自己心里,如戴复古诗:“寄迹小园中,自笑客异乡。东家送槟榔,西家送槟榔。咀嚼唇齿赤,亦能醉我肠。南人敬爱客,以此当茶汤。殷勤谢其来,此意不可忘。”36

以出卖诗文字画和兜售个人才艺为生。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诗文字画也逐渐成为商品,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并初步出现文人职业化的倾向。不少江湖诗人博学多才,具有专长,就以此谋生,作为他们经济收入的又一种来源。众所周知,以文为生并不始于江湖诗人,早在此前就已经存在以“卖诗”和“鬻文”为生的现象。张宏生在《南宋江湖谒客考论》一文中曾举出两个例子,一是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说:“仇万顷未达时,挈牌卖诗,每首三十文。停笔磨墨,罚钱十五。”二是朱淑真《杂题》所说:“幼年闻说,有一人鬻文于京师辟雍之前,多士遂令作一绝句,以‘掬水月在手’为题。客不思而书云:‘无事江头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姮娥。’诸公遂止之,献金以周其行。”笔者发现此类事例要数无名氏《东南纪闻》卷二记载得更为详细,其云:“昔有诗客朱少游,在街市间立足卖诗,以精敏得名。一日有士人命以‘掬水月在手’一句为题,客应声云:‘十指纤纤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姮娥。不知太白当年醉,曾向江边捉得么?’……诚可谓精矣。”上述几例,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卖诗”或“鬻文”,并突出地渲染卖诗人能根据顾客所出的题目,不假思索地应声而出,说明了卖诗者思维的敏捷和诗艺的精熟。到了南宋,这种“卖诗”现象就更为普遍,江湖诗人经常谈到自己以“卖诗”谋生的情况,这里可举几例。

戴复古自称:“七十老翁头雪白,落在江湖卖诗册。” 37 可见他年逾古稀仍流落江湖,继续以卖诗挣钱。他的诗友邹登龙有《戴式之来访,惠石屏小集》一诗,云:“诗翁香价满江湖,肯访西郊隐者居。瘦似杜陵常戴笠,狂如贾岛少骑驴。但存一路征行稿,安用诸公介绍书。篇易百金宁不售,全编遗我定交初。” 38 从“诗翁香价满江湖”和“篇易百金宁不售”等句看,戴复古诗名颇大,他的诗词作品也就格外值钱。戴表元《剡源集》卷二四《石屏戴式之孙求刊诗版疏》说:“故其吟篇朝出镂板,暮传咸阳,市上之金,咄嗟众口,通鸡林海外之舶,贵重一时。”只要作者受人欢迎,作品有人珍爱,那就可以待价而沽。叶适有一首《徐师垕广行家集,定价三百》的诗,说的是徐照家人徐师垕把徐照的诗集拿出来刻版印行一事,诗云:“徐照名齐贾浪仙,未多诗卷少人看。惜钱嫌贵不催买,忽到鸡林要倍难。” 39 亦可为一证。又林希逸《后村居士集序》谈到刘克庄一生在政治上虽不得志,但他的诗文词章十分精妙,并为人所珍爱:“掖垣诸稿,脍炙于人,好文者至传写以相遗。是公之连蹇不得志,虽甚于诸贤,而文字之传,亦非意见不同、嗜好相背者所可得而抑遏也。”因为刘克庄的作品非常受人欢迎,以至“好文者至传写以相遗”,自然就有购买者。邹登龙在《寄呈后村刘编修》诗中描述了人们竞相购买和珍藏刘克庄诗文的情况:“众作纷纷等噪蝉,先生中律更钩玄。如开元可二三子,自晚唐来数百年。人竞宝藏南岳稿,商留金易后村编。倘今舐鼎随鸡犬,凡骨从今或可仙。” 40

以上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属于江湖诗人中的佼佼者,那么其他一些江湖诗人是否能用自己的作品来换钱谋生呢?回答也是肯定的。如敖陶孙,刘克庄说他“诗名益重,托先生以行者益众”,以致“金璧易求,先生之只字半句难致” 41 。又如李与周弼是“同庚生,同寓里,相与往来论诗三十余年”的好友,周弼死后,李在宝祐丁巳(1257)为其诗集作序时说:“(周弼)声腾名振,江湖人皆争先求市。” 42 又如江湖诗人徐集孙“每作一诗,甫脱稿,人即争购,相为传诵” 43。薛师石也颇有诗名,在他死后“人士无远近,争致其诗。其子弟手抄不能给,于是相与刻之” 44。

由于江湖诗人多才多艺,各有所长,如姜夔亦精赏鉴,工翰墨,曾习兰亭二十余年,晚得笔法于单炜,赵孟坚称其为“书家申韩”。当世俊士或爱其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因而他的书法作品自然成为人们所追逐的对象。故夏承焘先生说:“白石工书,四十以前客合肥时,即已卖字为活。” 45 又如江湖诗人刘过每有兴致时,“辄伸尺纸以为稿,笔法遒纵,随为好事者所拾” 46 ,可见刘过的字也挺不错。又如薛师石,隐居乡里后仍然有客不辞辛劳前来寻访,徐照有“人远来求字,童闲去钓鱼” 47 之句,可见其作品也都为人所喜爱。其他如周弼“尤善墨竹”、林希逸“善画能书”、高翥“画绝伦”,连书商陈起也是诗文书画兼长,许棐《赠芸窗》称之为:“能书能画又能诗,除却芸窗别数谁?只是霜毫冰茧纸,才经拈出便新奇。” 48

除了上述作诗填词和工书善画之外,有的江湖诗人还擅长音乐歌舞,于是也大受欢迎。如姜夔善吹箫,当年他携歌妓小红归吴兴,“过垂虹,大雪,红为歌其词,夔吹洞箫和之,人羡之如登仙” 49 。又如孙惟信,“自号花翁,名重江浙,公卿间闻孙花翁至,争倒屣。所谈非山水风月,一不挂口,长身缊袍,意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其倚声度曲,公瑾之妙;散发横笛,野王之逸;奋袖起舞,越石之壮也” 50 ,可见他在“倚声度曲”、“散发横笛”和“奋袖起舞”方面均很有造诣。刘克庄《月下听孙季蕃吹笛》诗中还有“孙郎痛饮横长笛,玉雪胸襟铁石颜。解喷清霜飞座上,能呼凉月出云间” 51 等句,描述了其笛声的高亢激越,充分显示了其笛艺的高超。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