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魏晋南北朝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1)-历史学
来源:  作者:钟瑛  点击:次  时间:2001-07-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从这一时期官修书目著录的图书对象而言,较之于汉代官修书目,政府收藏图书的围明显扩大。在传统图书的基础上,更将注意力投注到外域文化成果的吸收与介绍,并将它们容纳到传统图书类目之中。以《隋志》为据,经部小学类,著录有鲜卑语五、鲜卑语十、鲜卑号令一(周武帝撰)、婆罗门书一(附注梁有扶南胡书一)、国语十五、国语杂物名三、国语御歌十一、外国书四。编目者在小序中对它们进行解释道:“自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经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又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这些图书的内容都是对外域语言文字的介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最大的障碍当然是语言,因此对不同语言的沟通,是开放的时代最迫切的要求。又史部地理类,著录有佛国记一、游行外国传一、张骞出关志一、外国传五、北荒风俗记二、诸番风俗记二、突厥所出风俗事一。其足迹远涉中国西北部陆路所及之地。这些西行见闻,记载那一时代人们对西方的解与社会的开放。子部则著录许多外域有关科学技的书籍。如子部医方类,著录有龙树菩萨药方四、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西域波罗仙人方三、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婆罗门仙药方二十、婆罗门药方五、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乾陀利治鬼方十、新录乾陀利治鬼方四、龙树菩萨和香法二、龙树菩萨养性方一,等等医书。热爱生命的中国古人,很早便丰富的中医经验,然而他们并不囿于传统经验,而是积极地吸取外域医学的精华,以此来完善传统中医科学。又子部天文类,著录有婆罗门天文经二十一、婆罗门天文一、婆罗门羯伽仙人天文说三十、摩登伽经论星图一;子部历数类,著录有婆罗门算法三、婆罗门阴阳算历一、婆罗门算经三;子部兵书类,著录有杂匈奴占一,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有关外域科技文化成果的介绍,皆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与完善传统书目的内容。特别是对西域佛教经典的著录与介绍,更将外域的宗教思想推中国内地,并使它很快在这片宽开放的沃土之中扎下根来。《隋志》统计的佛经总数多达1950部、6198,大有喧宾夺主、欲与传统儒经书争一高低的架势。《隋志》中所反映的这些外域文化成果,正是民族融时期文化开放的必然结果。 

             

二、儒学独尊的因袭与偏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剧烈动荡,人们思想产生极大的变化,传统儒学遭到全的挑战与冲击。官修书目,则由于官方意识的渗透,极力维护儒学独尊的统治地位,而儒学失落的事实又不可避免地在官修书目中同时反映出来,传统儒学独尊的因袭与偏离,构成这一时期官修书目的又一时代特色。 

    就儒学自身的发展而言,频繁的战争,带来人口数量的锐减,这促发人们对人生问题的重新思考。据公元263年与280年的两次人口统计, 曹魏人口数为4432881 , 蜀汉人口数为940000 , 孙吴人口数为2300000,三国人口总数只有7672881。晋武帝统一全国后,人口总数也只有16163863(注: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这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小的一个统计数。人生短促,朝不保夕,传统儒学无法回答许多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而各朝统治者又好恶不同,如魏武好法、魏文慕通达等,儒学获取名利的用功能完全丧失。儒学自身的发展,更走进层层相因、步步抄袭的死胡同,正如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所言:“汉人最重师法。师之所传,弟之所受,一字毋敢出入”(注: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7页。)。《汉志》斥之为“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记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儒学自内而外已完全丧失原有的活力与吸引力,文人学士们纷纷抛弃儒学,转而玄谈。而佛、道二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正好迎世人的心理,并得到统治者上层的支持,很快兴盛起来。思想观念的变化,导研究重心的转移。佛、道经书的数量很快赶上并超过传统儒经书,对历史经验的重视,又使史书迅速发达起来,而原有的儒经书却在这失宠与战乱中不断散失。“永嘉之乱,《易》亡梁丘、施氏、高氏,《书》亡欧阳、大小夏侯,《齐诗》在魏已亡,《鲁诗》不过江东,《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孟、京、费《易》亦无传人,《公》、《》虽在若亡。”(注: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60页。)儒经书在各类图书中的领先地位已不复存在。 

    对现实图书的变化,揭示时代文化主流现象的官修书目,在客观记载时代文化成果的同时,不顾学重心的转移,极力挽回日渐失落的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如既往地将儒经典首列在各类图书之先,并且这一影响波及到私撰书目的编,使当时所有的书目无一例外地成为传统儒学的捍卫者。创始于汉代官修书目的尊儒模式,已不再包含图书本身的主次,而纯粹成为一种观念的宣扬。当时现实图书各类数量的对比,我们可以从仅存的《七录》分类表与《隋志》中的统计数看出。《七录》虽为私撰书目,但广博收,力求全备,其著录的图书,可作为当时现实图书情况的重要参考。 

    《七录》著录图书的顺序及总数分别是: 

    经典录    591    710    4716 

    纪传录   1020   2248   14888 

    子兵录    290    553    3849 

    文集录   1042   1375   10755 

    技录    505    606    3746 

    佛法录   2410   2595    5400 

    仙道录    425    459   1138 

    《隋志》著录图书的顺序与总数分别为: 

    经部    627    5371       集部    554    6622 

    史部    817   13264       道经    377    1216 

    子部    853    6437       佛经   1950    6198 

    这一对比清楚地表明,虽然儒经典首列书目第一,但儒经典数目仅为佛教经书的四分之一,并大大落后于史部、子部图书,与集部图书不相上下。这无疑反映学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而官修书目对儒经书的极力抬举,只能证明,对历代统治者而言,儒思想作为加强统治的工具,其政治功能始终无以取代。以梁武帝为例,梁武帝佞佛到屡次身佛寺,有菩萨皇帝之称,但谈到治国经天下,他则另有所见,他曾下诏:“建国君民,立教(儒教)为首。……宜大启痒斅,博延胄子,务彼十伦,弘此三德,使陶钧远被,微言载表。”又说:“朕思阐治纲,每敦儒,轼闾馆,选次以之。”(注:《梁书·武帝纪》,中华书局1965年。)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