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1)-历史学
来源:  作者:罗新  点击:次  时间:2001-07-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余大钧先生解释蒙古人的狼鹿祖先传说,指出这个传说“反映了成吉思汗远祖对过去森林狩猎时代鹿祖图腾观念的承袭以及后来进入草原游牧时代对狼图腾观念的承袭”。[34]大多数游牧民族都是由森林里走出来的,游牧民精神生活的许多源头都要到森林中去寻找。[35]但是任何完成了游牧化历程的森林民族,也必定要继承和融入草原上已有的精神世界。这既是蒙古人狼鹿祖先传说的来由,也是其它游牧民族,其中当然包括鲜卑族,精神历史不可避开的一个环节。可是在华夏化了的拓跋鲜卑的历史记录上,已经找不到其民族起源传说中的狼的因素。不过依靠叱奴氏的部族称号,我们知道拓跋集团内部有以狼为官号的部族;凭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鲜卑本名“佛狸伐”,我们更了解了拓跋集团的核心部族,也曾经以狼为官号。狼在拓跋集团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幸亏这两个名号(一个鲜卑姓,一个鲜卑名),而避免了被彻底湮没。

[1]《宋书》卷九五《索虏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2330页。
[2]《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2年,983页。
[3]《魏书》卷三《太宗纪》,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61页。
[4]《隋书》卷五八《魏澹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 1417页。
[5]姚薇元:《宋书索虏传南齐书魏虏传北人姓名考证》,《清华学报》第8卷第2期,1933年。
[6]《宋书》卷九五《索虏传》,2352页。
[7]《宋书》卷七四《臧质传》,1913页。
[8]《宋书》卷九五《索虏传》,2358页。
[9]《资治通鉴》卷一二六,中华书局标点本,1956年,3965页。
[10] An-King Lim, On the Etymology of T’o-Pa,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vol. 44, no. 1(2000), pp.30-44.
[11]罗新:《论拓跋鲜卑之得名》,待刊稿。
[12]根据刘知几的说法,魏收《魏书》有关瓜步、盱眙等战事的记载,也多是截取自沈约《宋书》,所谓“魏史所书,则全出沈本”。见浦起龙《史通通释》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488页。魏收尚且取材于江左,魏澹自然只会更甚。
[13]《资治通鉴》卷一二五胡注,3950页。
[14] Edwin G. Pulleyblank, Lexicon of Reconstructed Pronunciation in Early Middle Chinese, Late Middle Chinese, and Early Mandarin,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91, p. 96.
[15] Talât Tekin, Orhon Yazıtları, Ankara: 1988, p. 10.
[16] Sir Gerard Clauson,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Pre-Thirteenth-Century Turkish,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72, p.356.
[17]Mahmūd al-Kāšgari, Compendium of the Turkic DialectsDīwā Luγāt at-Turk), Edited and 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Indices by Robert Dankoff, in collaboration with James Kell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1982, Part II, p. 264.
[18]沙畹(Edouard Chavannes):《西突厥史料》(Documents sur les Tou-Kiue (Turcs) Occidentaux),中译本,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156页,注二。
[19] Peter A. Boodberg, Selected Works of Peter A. Boodberg, compiled by Alvin P. Cohe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pp. 74-76, pp. 99-102.
[20]《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下·乌孙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年,页。
[21]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一二皇王部二“汉武帝”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31-232页。
[22]《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2924页。
[23]《史记》卷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5页。
[24]《汉书》卷六《武帝纪》,170页。
[25]《周书》卷五○《异域传下·突厥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1年,909页。
[26]《新唐书》卷二一五上《突厥传上》,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6028页。
[27]杜佑:《通典》卷一九九《北狄四·突厥上》,中华书局,1988年,5403页。
[28]《魏书》卷二《太祖道武帝纪》,29页。
[29]白鸟库吉:《乌孙に就ぃての考》,载同氏《西域史研究》上册,东京:岩波书店,1941年,54-57页。
[30] Denis Sinor, The Legendary Origin of the Türks, in: Egle Victoria Zygas and Peter Voorheis, eds., Folklorica: Festschrift for Felix J. Oinas,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1982, pp. 223-257.
[31]《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3013页。
[32]《蒙古秘史》(校勘本)卷一,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1页。
[33]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3页。
[34]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页。
[35] Denis Sinor, Central Eurasia, in: Denis Sinor, ed., Orientalism and History,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0, p. 97.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