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学界一向对北齐后期统治集团中的胡汉冲突特别留意,对于核心权贵的反汉化政治及文化倾向研究较多。但是如果深入分析这些权贵的家世及个人成长史,就会对六镇贵族适应中原文化、认同中原文化的一面有所认识,从而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上理解和把握这个时期复杂的文化涵化与社会整合问题。以反汉化倾向最鲜明的韩长鸾为例,依据其父韩裔的墓志,可以大致理清他的家庭出自怀朔镇流民集团,很早就进入高欢统治集团的核心。从他的祖父韩贤与父亲韩裔标举籍贯的不同,可以看出部分六镇勋贵努力改造家族谱系、向中原士族转变的倾向。韩长鸾本人痛诋汉人,同时却标榜自己是昌黎韩氏,反映了他在反汉化的同时,向中原文化传统认同的一面。
向来论北齐衰亡原因者,无不极言北齐统治阶层内部的深刻分裂与严重内耗[1],其中犹以六镇集团与中原士族间的激烈冲突最被注意[2]。每涉此题,则韩长鸾仇疾汉人文官的言语,必在举证之列。韩长鸾多次斥骂“汉儿”、“汉狗”,是北齐权贵中敌视中原士人最为恣肆、最为鲜明的一个。而文献中有关韩长鸾家世的史料又过于简略,使得对这位著名“恩倖”权贵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他的片段言辞上。这篇小文根据文革期间出土的韩裔墓志,重新整理韩长鸾家世背景,意在为理解韩长鸾的文化及政治立场增加新的思想素材,并对北齐后期所谓“反汉化”问题提供一点新认识。
韩长鸾事迹,主要见于《北史》卷九二《恩幸传》。虽然钱大昕认为今本《北齐书》卷五○《恩倖传》“系百药元本”[3],但唐长孺先生怀疑“此卷仍出《高氏小史》之类史钞”,基本上是删略《北史》而成[4]。今从唐说。据《北史》,韩长鸾名凤,以字行,“父永兴,开府、青州刺史、高密郡公”[5]。韩永兴其人,仅两见于《北史》:一是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十一月,韩永兴在建州抵御宇文泰部将侯莫陈崇[6];二是当郭遵为建州别驾时,“会韩长鸾父永兴为刺史”[7],也就是说韩永兴曾经任建州刺史,与第一个材料似乎很有关联。
文革中在山西祁县白圭镇发现了一座北齐墓,1973年春考古工作者对此墓进行清理,出土墓志一合,由墓志知墓主是北齐骠骑大将军、青州刺史韩裔。该墓清理情况、墓志图版与录文,具见陶正刚《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⑧]。韩裔墓志,又收入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9]。两种录文虽偶有错误[10],但都可用,对于理解墓主韩裔身世有很高价值。陶正刚就是依据墓志文字,判断韩裔即韩贤之子、韩长鸾之父。这个判断是非常正确的,试为申论如次。
韩贤、韩长鸾两人虽然在《北齐书》中分别有传,但两人的祖孙血缘关系却未曾交待,多亏韩裔墓志,把这个家庭祖孙三代的谱系建立起来了。《北齐书》卷一九《韩贤传》:“韩贤,字普贤……赠侍中、持节、定营安平四州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司空公、定州刺史。子裔嗣。”[11]可见韩贤之子是韩裔。韩裔墓志记其父祖的情况是:“祖冠军将军,鼎贵一时,德充寰宇;父大司空公,畜价怀宝,声高海内。”墓志称志主韩裔的父亲是“大司空公”,而《韩贤传》记韩贤赠官中最高的官是“司空公”,而且其嗣子名裔,可以肯定地说,韩贤之子韩裔,即墓志志主韩裔。韩裔墓志云:“君讳裔,字永兴,……进封高密郡开国公。”又记韩裔曾为建州刺史,并死于青州刺史任上。而前举《北史》记韩长鸾“父永兴,开府、青州刺史、高密郡公”,及长鸾父永兴曾官建州刺史等,与韩裔墓志恰相契合。可见,韩裔正是韩长鸾的父亲,以字行,史书所见韩永兴是也。这样,可以把韩贤、韩裔(永兴)、韩凤(长鸾)祖孙三代的家世关系明确建立起来了。
《北齐书》卷一九《韩贤传》:“韩贤,字普贤,广宁石门人也。壮健有武用。初随葛荣作逆,荣破,随例至并州,尔朱荣擢充左右。……尔朱度律用为帐内都督……高祖入洛,尔朱官爵例皆削除,以贤远送诚款,令其复旧。太昌初,累迁中军将军、光禄大夫,出为建州刺史。武帝西入,转行荆州事。天平初,为洛州刺史。民韩木兰等率土民作逆,贤击破之,亲自按检,欲收甲仗。有一贼窘迫,藏于死尸之间,见贤将至,忽起斫之,断其胫而卒。”[12]从这个简单的小传里,可以看出韩贤以下主要经历:① 出于怀朔镇,作为六镇流民参加了怀朔镇将葛荣领导的反魏大军;② 尔朱荣破葛荣后,与葛荣流民大军中的其他流民一起,被强制迁徙到并州;③ 六镇流民武装为尔朱荣所用时,韩贤进入尔朱氏亲卫军队;④ 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杀死后,韩贤又追随尔朱世隆;⑤ 高欢与尔朱氏分裂,韩贤倾向于靠拢同样出于怀朔、领导着六镇流民武装的高欢,因此高欢胜利后,韩贤亦得重用;⑦ 高欢与孝武帝分裂,韩贤坚决站在高欢一边,帮助击溃了孝武帝的军队;⑧ 孝武帝西投关中,韩贤率军渡河,并被高欢任命为行荆州事,显然是主持对洛阳以南可能来犯的关中军队的防御;⑨ 高欢迁都于邺,任命韩贤继元弼之后为洛州刺史,委以驻守洛阳、西御宇文泰之重任,韩贤在击败受到西魏支持的韩木兰起兵之后[13],亦被刺身亡。从这个经历,我们看到韩贤无疑属于高欢统治阶层中核心的怀朔集团,他在孝武帝西奔前后的位任与表现,尤其反映了他与高欢之间的紧密联系。
韩贤死于洛州刺史任上,时间应在天平四年(537)十月[14]。没有材料可以推知他的年龄。据韩裔墓志,韩裔死于天统三年(567),年五十四,则其生年当在北魏宣武帝延昌三年(514)。韩贤死时,韩裔已经二十四岁。墓志记载韩裔在天平四年以前的经历,云:“释[褐]宣威将军、给事中。逮魏失其鹿,中原鼎沸,赤县之内,豆剖瓜分。我神武皇帝,握玄女之兵,得黄人之祉,驱熊罴於朔野,蒸生民於涂炭。陈平裸身亡楚,孙通削迹辞秦,千载一时,见机而作。遂托身奔走,中分麾下,真将军也。好出奇兵,以功除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帐中领民正都督、秦州武阳县伯。”韩裔的武阳县伯爵位,墓志称是“以功”获封,可是《北齐书》记韩贤死后“子裔嗣”,却不记韩贤生前的爵位,墓志中亦全不见有嗣爵的记录。我怀疑这里的武阳县伯,就是韩裔在韩贤死后所嗣之爵,也就是说,韩贤生前的爵位就是武阳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