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高的生年,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根据赵高的仕宦经历,我们可以作大致的推测。上引《史记》李斯列传载赵高说李斯拥立胡亥说:
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赵高说李斯,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年的沙丘之谋。此时,赵高进入秦宫为吏,已有二十余年。据此前推二十余年,以二十一到二十九年计算,赵高进入秦宫当在秦王政八年到十六年之间。取其中间,以二十五年计算,可以大致将赵高进入秦宫的时间定在秦王政十二(前235)年。
那么,,赵高进入秦宫时的年龄究竟是多少岁呢?已如上述,赵高的仕宦经历是:史学童-史-令史-尚书卒史-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根据上引《张家山汉简》史律,史学童入学室是十七岁,三年后有揄史的考试,三年后再有统一考试。以此推测,赵高十七岁入学室为史学童,二十岁太史考试合格揄史,二十三岁参加统一大试,以第一名除为尚书卒史入宫任职,时间在秦王政十二年。也就是说,秦王政十二年,赵高二十三岁。以此计算,赵高出生于秦昭王四十九(前258)年,死于秦二世三(前207)年,活了五十二岁。赵高任郎中令,是在五十岁时,出任丞相,是在五十一岁时。简单列表如下:
前258年秦昭王49年赵高生1岁
前242年秦王政5年赵高17岁傅[9],入学室为史学童
前239年秦王政8年赵高20岁考试除为史
前236年秦王政11年赵高23岁并课第一除为尚书卒史,进入秦宫
40岁以前?中车府令
前209年二世元年赵高50岁郎中令
前208年二世2年赵高51岁丞相
前207年二世3年赵高52岁死
三、赵高身世
有关赵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记》蒙恬列传曰: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这条材料,是我们了解赵高身世的唯一史料。我们将这条材料分为两个部分来加以解读。首先看史料的前半部分,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这是讲赵高的父系,是赵国王室一族的远亲。究竟是什幺样的远亲,因为何事,何时来到秦国,因为没有其它的史料,已经无法准确地知道。不过,根据战国时各国间的往来关系,我们可以作一点合理的推测。战国时代,天下合纵连横,各国间结盟换约,相互以王室公子作为人质。赵孝成王元年,秦军攻秦,赵国求救于齐国,送孝成王弟长安君到齐国作人质[10]。质子出质他国以后,往往是长期滞留不归。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长期在赵国首都邯郸作人质,不得归返秦国。子楚是太子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非长非幼,母亲无宠,受冷遇而被打发到赵国。当时秦赵间战事不断,赵国也对他冷眼相看。以子楚在赵国的处境而言,史称“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11]如果没有吕不韦的帮助作了安国君的適嗣,得以回到秦国,子楚可能终身滞留赵国,贫穷潦倒,他在赵国的子孙,其境况就更是沉沦了。以子楚的可能遭遇推论赵高的祖上,或许就是为质于秦的赵国王室公子,在赵国无宠,在秦国无助,终身滞留秦国,在秦国娶妻生子,子孙后代流落于咸阳市井当中,成为秦人与普通庶民无异。
如果以上推则不错的话,我们再继续来解读史料后半部分。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赵高有兄弟数人,史书上见到名字的有弟弟赵成。赵高出任丞相以后,赵成接替赵高担任郎中令,参与了废杀二世皇帝的望夷宫政变[12]。赵高的母亲受过刑罚,赵高兄弟数人,都出生于“隐宫”,世世代代,低下卑贱。隐宫,《正义》说:“余刑见于市朝。宫刑,一百日隐于荫室养之乃可,故曰隐宫,下蚕室是。”[13]将“隐宫”解释为“蚕室”,为处宫刑以及宫刑者疗养康复之处。这个解释,姑且不论其正确与否,依照这个解释,对于赵高的母亲受刑,赵高兄弟数人为何生于这种地方,道理上完全讲不通。马非百先生以为,隐宫当为“隐官”之文误。他根据《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军爵律及法律问答,隐官为官府的手工作坊,收容赦免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赵高的母亲有罪“被刑僇”,身体有残缺,赦免后在“隐官”做工生活,赵高及其兄弟数人,出生于这里。马先生所论,甚为恰当[14]。据《张家山汉简》户律,隐官一词,不仅用来指称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称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在爵制等级身分的秦汉社会中,隐官是一种法律定义明确的身分,其身分与(减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没有爵位的什伍、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名有量的限制为半顷半宅,相当于庶人等级的一半,允许单独立户[15]。也就是说,隐官是介于庶人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分,相当于今天的刑满释放人员。因为母亲的身分为刑余隐官的原故,所以史称赵高世世卑贱。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伍)。”据此,隐官产子,其身分当是无爵的士五。也就是说,尽管赵高的母亲是刑余隐官,身分低贱,但是,赵高兄弟的法律身分是士五,与普通的庶民相同。赵高的身分仕途,主要受父亲的影响。关于赵高的父亲,史书完全没有提及。
据《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之《内史杂》“非史子医殳(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上引《张家山·汉简》史律也说史之子学史。史是世袭,史之子才能作史学童入学室学习。已如前述,赵高出仕,走的是学史入仕的途径,以史之子学史而论,他的父亲,当然也是史了。作为一种可能,赵高的父亲也是长于刀笔的史,在隐官作下级文牍官吏,与在隐官工作的赵母婚配生育赵高与兄弟数人。如此,我们也便于解释赵高何以能够成为当时第一流的法律家和书法家,能够学史步步高中,出人头地,乃是有父亲的身传家教的原故。这一点,可以参见汉初能吏张汤的家世。张汤为刀笔之吏是子承父业,他的执法行政能力,完全受家业和父亲的影响。张汤以后,张家世代以律学传家,皆是身传家教的世业[16]。
四、赵高是宦人而不是宦阉
《史记》没有说赵高是阉人的记载。赵高被认为是阉人,出于后人对《史记》中两种材料的解释。第一条是对上引《史记》蒙恬列传文“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生发的误解。这个误解直接出于《索隐》所引的刘氏云:“盖其父犯宫刑,妻子没为官奴婢,妻后野合所生子皆承赵姓,并宫之,故云『兄弟生隐宫』。谓『隐宫』者,宦之谓也。”
《索隐》是南北朝裴骃的著作,所引刘氏不知何许人。隐宫当为隐官之误,已如上述。舍此不论,刘氏的解释,完全是主观臆说,不但臆断赵高兄弟受宫刑,连赵高的父亲也被臆断为受了宫刑,受了宫刑的人不能生育,解释不通,又臆断赵高的母亲野合生子,并没有任何史料根据。
第二条是对赵高被称为“宦人”,有“宦籍”的解释。赵高被称为宦人,见《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反驳李斯,为赵高辨护说:
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行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
马非百先生中曾经指出,上文中的宦人不是指阉人宦官,而是指“赵高曾早事二世,受诏教以法事而言。”[17]裘锡圭先生解释“宦”字说,‘“宦”本是为人臣仆的意思。郎官、谒者之流本是门廊近侍,有类家臣,故以“宦”称。’[18]。马裘二先生的说法是对的。
宦,《说文》在宀部,“仕也。从宀从臣。”“宀,交覆深屋也。象形。”宦,甲骨文作,金文作,象形,臣在宫室中。究其本义,作动词用,仕于宫中;作名词用,仕于宫中之臣。宦人,仕于宫中之人,与是否是阉人没有必然的关系。在《史记》和《汉书》中,没有以“宦人”专指仕于宫中的阉人的用法。秦汉典籍中,带宦字的指人名词,如宦人、宦者、宦官,并不用来专指仕于宫中的阉人,而是泛指在宫中禁旁仕宦于王或皇帝的侧近之臣[19]。《睡虎地秦墓竹简》传食律:“宦奄如不更”。奄,即阉。宦阉,当为专门用来指称仕宦于宫中的阉人之法律用语。
赵高有宦藉,见于《史记·蒙恬列传》: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