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里包含了双重的欺骗。第一,完全无视把他国殖民地化的根本性犯罪;第二,也无视下面的事实,即日本在朝鲜和中国进行铁路和工业开发,是出自日本自身的利益需要,特别是把朝鲜和中国东北作为侵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根据地的需要。日本的所作所为,从整体上来说是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资源和劳动力的掠夺和剥削。
(二)、奴化中国人、培植代理人
日本殖民者利用多种教育方式来培养东北民众的奴性,使其丧失斗争意志,安心做忠于伪满皇帝和日本天皇的顺民。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奴化中国人民的心灵,特别是毒害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广泛的渗透性。日本殖民者首先对东北人民强化满洲人的概念。在学校里,每天要求学生唱伪满洲国国歌。如果哪个学生说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满洲人”,就会招来一顿毒打。在这样的教育下,很多学生感到困惑,“我们被叫做满洲国人,我常常想:‘咱们是中国人,怎么到了学校就变成满洲国人了呢?满洲国是怎么回事?满洲国就是中国吗?’”⑨更有甚者,很多学生自然地接受了满洲人的身份,并以自己为满洲人而感到自豪。伪满洲国一名高小二年级学生在题目为《满洲帝国前途之乐观》的作文中写道:“鸭绿江畔,长白山头,有揭独立之旗、翻自由之帜者,果何国乎?曰我满洲大帝国是也。我国自成立以来,万方向化,四海风从,内而王道治国以求人民之幸福,外而亲仁善邻,以谋东亚之和平。果由此百废俱兴,蒸蒸日上,则注重实业,工艺必因之而发达,提倡农学,米谷必以之而丰收。行看国用日裕,国势日振,自不难与东西诸列强,颉顽于宇宙间矣。 ” ⑩
曾经接受了十二年殖民教育的姜景兰回忆道:“在伪满统治时期,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受奴化教育最深,我本身就深有体会。潜移默化的奴化教育结果,我的思想变化是:胆怯——亲眼目睹日寇屠杀活人;愤恨——日寇入侵使我一家流离失所,生活艰难困苦,妈妈因劳累过早逝世;苦读——刻苦读书,求取“功名”,光宗耀祖;求生——老实做人,甘当顺民求职挣钱养家糊口。 ”⑨从他的思想演变的轨迹不难看出日伪奴化教育的成效。他们培养出来的青年不仅没有为失去祖国立下复兴之志,就连家仇之恨也被日益淡化,最终只是剩下有份职业做个顺民,挣钱养家保持活命的唯一期望。 培养效忠日本侵略者的“人才”,是日伪奴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伪满历史教科书中无不彻底排除抗日救国的内容,竭力宣传“中日亲善”、“日满不可分”的亲日思想。与此同时,日伪把日语的教授与普及视为灌输“日本精神”、亲日思想的重要手段,以使东北的青少年通过学习语言,在心理上,习惯上与日本民族接近,并在不知不觉中对日本的侵略麻木不仁,甚至予以认同。在此基础上,成为甘愿听从日本殖民统治和压迫的“忠良国民”或死心塌地为日本侵华效力卖命的汉奸走狗。
三、 结语:
一个国家的教育不发达、不进步,这个国家就要衰败;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文化,那么,这个国家一定要灭亡,民族也将不存在。奴化历史教育的结果导致奴隶意识的形成,并严重影响人们的思想。在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高压政策的威逼下,广大东北人民不敢也不能有异种思想,只能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推行的愚民政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伪满洲国的历史教科书就是“中国日本化”的奴化教育课本。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14 年殖民统治中,奴化教育贯穿始终,对东北的青少年进行严厉的精神摧残,降低东北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更能看出日本殖民统治的残暴。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日本侵略者极力向东北青少年灌输奴化教育思想,教师也只能按照日本的意图授课。东北的教育非常压抑,令人窒息。东北沦陷的十四年中,青少年学生每天都要背诵“建国精神”、“回銮训民诏书”等。授课的内容也是“修身”、“国民道德”、“日语”、“实业”,学校里没有一点自由的空气。东北青少年陷入了迷茫、无知、无求、混沌的绝境。日本帝国主义还向东北青少年灌输“中日亲善”、“日满不可分”、“民族协和”、“建国精神”等奴化思想。把东北青少年培养成会讲日本语而不知道中国语、只会劳动而文化水平低下、只供日本人驱使的顺民。给中国人戴上沉重的精神镣铐,使中国人成为日本侵略者铁蹄下为其侵略服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