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西方逻辑的输入与明末文化思潮(1)-逻辑学
来源:  作者:解启扬  点击:次  时间:2001-12-1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四、《名理探》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影响

《名理探》全书二十多万字,而在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只有三万五千字,由此可见经院哲学家的烦琐与累赘。由于是为宗教神学服务的,全书具有明显的神学色彩。如在论及明悟推通作用时所:“夫天神者,不假推通,不必察末而后知本,不必视固然而后知其所以然,用一纯道,无所不明。人则不然,必须由所已明,推所未明。”在论及“恒之暂久”时说:“恒者复分二类:一因性者,一超性者。超性者分二:一是神圣之见天主与夫荣福之光所加以神圣之明悟,以俾其得见天主者,及善人死际、蒙被之宠爱,三者所以在之久也。此皆神圣所借以就于天主者,故云永就。”[xxv]而李之藻对当时西方的了解非常有限,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作出选择与鉴别。《名理探》自1631年开始在中国印行,但是,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它所提倡的演绎逻辑不太容易为中国人接受;也由于它语言“艰深邃奥”,普通中国读者很难看懂;也由于它所宣扬的神学在当时的中国缺少文化土壤,它在中国的命运显得有点冷寂,二百多年里很少有人问津。在严复翻译《穆勒名学》以后,它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了解和重视。

不管怎样,《名理探》毕竟是继玄奘翻译印度因明以后异域逻辑输入中国的又一次尝试,也是西方逻辑学第一次系统地输入中国,它使中国人对西方逻辑学有了部分了解。“没有李之藻翻译的《名理探》,中国学者就会推迟对西方逻辑学的接触和了解。”[xxvi]而且,它还创造了一些逻辑词汇,它的达辞方式对后来有着一定的影响。严复在翻译《穆勒名学》时就受了李之藻的就受了李之藻的启发,我在上面的表格中已作了比较。因此,《名理探》在中国逻辑史上还是有其贡献的。

〖注释〗

1、7、徐光启《泰西水法序》。徐宗泽编著《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第308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2、徐光启:《同文算指序》。同上,第265页。

3、4、《〈几何原本〉杂议》,《徐光启集》第76页、第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5、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673页。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

6、《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本第517-518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8、9、《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第258页。

10、徐光启《勾股义序》。《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第273页。

11、李之藻译《寰有诠序》。《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第199页。

12、《浑盖通宪图说序》。《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第264页。

13、嵇文甫《晚明思想史》第144页、第145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4、许胥臣:《西学凡引》。《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第293页。

15、《名理探》第3页,三联出版社1959年版。

16、李之藻:《天主实义重刻序》。《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第147页。

17、18、《名理探》第6页、第5页。

19、20、《名理探》第15页、第29页。

21、《名理探》第25页。

22、23、24、25、《名理探》第31页、第31页、第234页、第345页。

26、曹杰生:《略论<名理探>的翻译及其影响》。《中国逻辑史研究》第293页,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82年版。

The Import of Western Logic And Cultural Trends of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bstact: It was the result of Sino-western culture communication that the western logic transmitted into China during the end of Ming dynasty.The missionaries introduced the western logic into China when they were missionizing.They transmitted the western logic into China because of transmitting the religion .As to Mr. Xu Guangqi,it was byproduct of science to translate the deduction.As to Mr. Li Zhizao,it was to remedy style of study trsnslating Minglitan.

Key Word: Missionary /Western Learning/ Logic/ Import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