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14-115页。
2 转引自汉普:《启蒙时代》,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第212页。
3 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4 休谟:同上,第625页。
5 Copeland,T. W. Ed. The Correspondence of Edmund Burk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Vol. 1, P130.
6 史基纳(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乌托邦”:超越自由与尊严》,台北:志文出版社,1984年。
7 Satre, J-P. Existentialism and Humanism. Tr. Philip Mairet . London: Eyre Methuen, 1958.
8 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恶天性》,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05页。
9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7页。
10 兰德曼:同上,第26页。
11 《孟子·告子上》
12 同上。
13 《荀子·正名》
14 《荀子·礼论》
15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32页。
16 洛克:《政府论》(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7页。
17 《圣经·利末记》
18 《论语·阳货》
19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20 Kirk, R., the Conservative Mind :from Rurke to Eliot, Chicago: Gateway Edition, 1960, P. 9
21 《荀子·性恶》
22 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92页。
23 杜威:《人的问题》,上海:上海译方出版社,1965年,第15页。
24 张载:《横渠易说·下经·大壮》
25 张载:《正蒙·诚明篇》
26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27 朱熹:同上,卷十三。
28 朱熹:同上,卷十三。
29 朱熹:同上,卷五十九。
30 朱熹:《孟子集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