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易林》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诗矩矱”——钱钟书论《易林》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二、“拟象变象”

    “《易》有‘象’而《诗》有比,皆拟之形容,古人早已相提并举。”《易林》更是以“象”为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钱先生曰:“《易林》工于拟象。”又说:“多变其象,示世事之多端殊态,以破人之隅见株守,此《易林》之所长也。”现代《易》学家尚秉和曰:“《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焦氏易林注·例言》)[5]尚氏所说“从象生”,是指《易林》所拟之象以《易传·说卦传》所列112种“象”为本,又加上不见于《说卦传》而前人注《易》时新增之象即所谓“逸象”34种。但是焦氏所拟所变之象大大超过此数。(关于《易林》用“象”情况,拙著《焦氏易林诗学阐释》中篇《诗艺领域“立象”思维之先觉》第一节,有较详论述。)[6]“拟”与“变”,实可见出焦延寿有很高的形象艺术创造能力,正是有此豁目的艺术表现,《易林》所具文学价值是无庸置疑的。

    鸟能飞,兔善走,“但人事离奇,每出寻常意度,足令啼笑皆非。”《蒙》之《渐》以此二物“拟象”  :“鸟飞无翼,兔走折足,虽欲会同,未得所欲。”一丧其翼,一伤其足,所欲达之目标难以实现,犹如人生中常有此种烦恼,拟此受伤鸟、兔之象,直观可悟。这是钱先生所举“工于拟象”例之一。《淮南子·说山训》有如下描写:“寇难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负而走,两人皆活,得其能也。”《否》之《噬嗑》却另拟一象:“伯蹇叔盲,足病难行,终日至暮,不离其乡。”本来盲者可负蹇者快走(后者为他指路),可是“值其足痛不胜步武,犹兔之折足矣”。钱先生又博举中外文学作品及佛教典籍中,此种“一跛一盲,此负彼相,因难见巧,合缺成全”的事例,屡屡可见,《法华玄义》中称之为“智目行足”。为什么《易林》“昭示襄助唐捐之况,一破成例”呢?这样的拟象可能与作者的生活遭遇有关。还有一首,也是描写不能“成全”之事:“宛马疾步,盲师坐御,目不见路,中宵未到。”(《艮》之《鼎》)马是日行千里的大宛马,可骑者是瞎子,千里马枉费脚力,永远不能奔向既定的目标,这是不是暗喻有才华的人遇到不明智的上司,为心盲智盲的官僚主义者驱使,因而才华得不到伸展呢?这与“伯蹇叔盲”拟象又有不同,可见作者这样或那样的拟象,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感触相关。

    焦延寿为表现不同性质的事件发展造成不同的结局,用不同的形象图画予以展示,如“言合众强以破一弱”,以“三狸搏鼠,遮遏前后,死于圜域,不得脱走。”(《离》之《遯》)和“三虎搏狼,力不相当,如摧腐枯,一击破亡。”(《离》之《晋》)以兽斗之象示之。言“合众弱不能御一强”,则如“千雀万鸠,与鹞为仇,威势不敌,虽众无益,为鹰所击。”(《无妄》之《明夷》)再言“众强虽合,而谋之不熟,虑之不周,亦不保事之必成”,则如“兔聚东廓,众犬俱猎,围缺不成,无所能获。”(《蹇》之《坤》)所引诗皆具寓言性质,弱肉强食是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层次的弱肉强食(虎、狼层次不同于鹞雀层次),出现不同的角色,这就是“世事之多端殊态”,焦延寿以“多变其象”为能事。

《易林》中所拟之象,有的成为后来诗文中的原型意象,长期流传,如《坤》之《临》“白龙赤虎,战斗俱怒”,《同人》之《比》“白龙黑虎,起伏俱怒,战于阪兆”,钱先生说,吾国好言“龙虎斗”,至今南方有种小食品以“龙虎斗”命名,韩愈《过鸿沟》诗“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说的是两强之斗,祸及苍生,即《易林》之意。苏轼有诗题曰《起伏龙行》(“赤龙白虎战明日”),其辞亦同于“起伏俱怒”;他的弟弟苏辙有诗记某年久旱之时,官府取“虎头骨投邢山潭水”,果然得雨:“龙知虎猛心已愧,虎知龙懒自增气,山头一战风雨交,父老晓起看麦苗。”(《栾城三集》)这是龙虎斗的另一种效果。后来,“‘龙虎斗’乃成道流诗咏中滥熟词语”,典型者如《悟真篇》卷中《七言绝句》:“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片紫金霜。”其实讲的道士炼丹,“和合阴汞阳砂”。

《易林》中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拟象变象,是社会人事众生相,可惜钱先生因题所限,未能提及,我在《焦氏易林诗学阐释》一书中《诗艺领域“立象”思维之先觉》等章多有补充展示[6],此不赘述。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