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参见《犹记风吹水上鳞》,第56、70页。
4 参见《钱穆与新儒家》第95页。
5 《孟子·公孙丑下》
6 韩愈:《原道》
7 《犹记风吹水上鳞》,第70页。
8 参见李明辉《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9 《十力语要》,卷三,第44页。
10 参见拙文《现代新儒学的逻辑推展及其引发的问题》,《新儒家评论》第一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152页。
11 《原儒》,上海龙门联合书局版,上卷,第8页。
12 《读经示要》,重庆南方印书馆1945年版,第85年。
13 《原儒》上卷,第51页。
14 同上。
15 参见《梁漱溟全集》,第七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 参见拙文《现代新儒学的逻辑推展及其引发的问题》。
17 《三松堂全集》第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18 参见《三松堂自序》,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47页。
19 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95页。
20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台北三民书局1970年版,第61页。
21 熊十力:《读经示要》,台北明文书局1984年版,第464页。
22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5年版,第97页。
23 同上,第192页。
24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一),台北正中书局1968年版,第13页。
25 同上,第14页。
26 同上,第12页。
27 熊十力说:“凡经,有孔子亲作者,有孔子口说而弟子记之者。”(《原儒》上卷,第6页。)
28 《心体与性体》(一),第245页。
29 同上,第192—193页。
30 《原儒》上卷,第13页。
31 《读经示要》,第328—329页。
32 《生命的学问》,第101页。
33《礼记·乐记》
34 《梁漱溟全集》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3—104页。
35 同上,第115页。
36 叶适:《习学记言》。
37 《心体与性体》(一),第262页。
38 同上,第263页。
39 同上,第278页。
40 同上,第19页。
41 牟先生对此有进一步的判释,以三系说取代程朱、陆王之说。
42 《心体与性体》(三),台北正中书局1969版,第369页。
43 同上,第368页。
44 同上,第383页。
45参阅《心体与性体》第368页。
46 《心体与性体》(三),第369页。
47 同上,第383页。
48 《心体与性体》(一),第20页。
49 《心体与性体》(三),第403—404页。
50 同上,第403页。
51 《心体与性体》(一),第20页。
52 同上,第49页。
53 《生命的学问》,第36页。
54 同上,第38页。
55 牟宗三:《五十自述》,鹅湖出版社,1989年版,第86页。
56 同上,第88页。
57 同上。
58 同上,第102页。
59 同上,第103页。
60 牟宗三:《时代与感受》,鹅湖出版社,1984年版,第264页。
61 同上,第268页。
62 《生命的学问》,第115页。
63 同上书,第117页。
64 牟宗三:《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当代新儒学论文集·总论篇》,文津出版社会1991年5月版,第6页。
65 同上书,第7页。
66 陈荣捷:《朱子新探索》,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第429页。
67 《贤良对策三》。
68 《心体与性体》(一),第258页。
69 朱子《中庸章句序》:“盖自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自是以来,圣圣相承。
70 参见《心体与性体》(一),第258页。
71 《生命的学问》,第61页。
72 《中庸章句序》。
73 《孟子·公孙丑上》。
74 《犹记风吹水上鳞》,第80—81页。
75 《原儒》上卷,第47页。
76 刘述先:《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第425—426页。
77 《时代与感受》,第267页。
78 《犹记风吹水上鳞》,第35页。
79 同上。
80 同上,第47页。
81 参见钱穆《中国历史精神》,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1年版,第5—7页。
82 余英时先生说;“钱先生讨论中国文化所采取的立场不是哲学而是史学,他不相信一部中国文化史可以化约为几个抽象的观念。”(《犹记风吹水上鳞》,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