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翰尔“罕肯拜”舞是由古老的传统的宫廷舞演变成现代的民间的大众化的舞蹈
达翰尔“罕肯拜”舞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集体舞,多半是春节期间和庆丰收及农闲 时大家在一起欢乐唱歌、跳舞的一种形式,多数以年轻妇女和青年女子为主,老年人亦 有兴趣加入,男子很少参加,以旁观者居多。
“罕肯拜”舞的内容:均是从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仿效创作编成,即是自编自演的 集体舞。主要包括:(1)仿效田间劳动:摘豆角、苞米、折柳、采柳蒿、采集黄花菜、 摘韭菜花;(2)模仿家务劳动:担水舞、挤牛奶牛;(3)模仿梳妆打扮的动作:洗脸、梳 头、挽髻、照镜子;(4)模仿各种鸟类鸣叫及动作、狩猎动作等;(5)学鹰飞雁舞的动作 。
达翰尔族“罕肯拜”舞绝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从契丹族的“小契丹舞”流传下来,成 其源头。例如:《契丹舞》“辽曲宴宋使,酒一行……酒三行,歌,手伎入”;“手伎 入”这一动作就和达翰尔族“罕肯拜”舞的双手左右摆动的动作是一脉相承的。清代文 学家朱彝尊《席上观倒刺诗》云:“雪后风灯焰焰寒,云韶旧部走伶宫;一双手伎从容 入,胜舞银貂小契丹”。这一段诗中也有“一双手伎从容入”,即是一女子的一双手缓 缓的摆动,这与“罕肯拜”舞的双手左右摆动是同样的。
达翰尔族“罕肯拜”舞和辽朝契丹族的“小契丹舞”二者有共性,但是不可能是完全 雷同。因为二者所处历史时代不同,达翰尔族舞蹈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在不断的变 化中完善自己,亦是达翰尔族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丰富与发展的结晶。
古代契丹舞史录如下,“辽曲宴宋使,酒一行,筚篥而歌;酒两行,歌;酒三行,歌 ,手伎入;酒四行,琵琶独弹,然后食入,杂剧进,继以吹笙,弹筝、歌、击架乐角抵 ”;王介甫诗云:“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盖记其事也。至范致能使金 ,有《鹧鹕天》词,亦云“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金源燕宾或袭为故事 ,未可定耳。
“罕肯拜”舞有如下特点:(1)娱乐性和趣味性结合的歌舞(边唱边跳是娱乐,学鸟鸣 叫是趣味性);(2)歌舞合一的舞蹈(边唱边舞);(3)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歌舞(采集、挑水 、梳洗打扮、狩猎动作、鸟类鸣叫等);(4)刚柔合一(起始缓慢而优雅,至高潮时用拳 头互相击打、踏脚蹦高呼喊);(5)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梳头、摘菜、打水、洗脸、照 镜子的生活写照);(6)舞姿潇洒,栩栩如生(逼真的鸟鸣模仿)。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达翰尔族妇女在实际生产劳动中的智慧和能力,说明其较高的素质 。这也是表现自然和歌颂幸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亦体现了达翰尔族是酷爱歌舞的民族 ,应发挥这一专长,在原有的歌舞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意境。
“罕肯拜”舞的舞姿及舞步可谓原汁原味。
第一步:起舞是平静而和谐的,稳步进行边唱边跳,歌舞并进,随着悠扬的曲调,逐 步向稍快节奏过度,在跳舞的过程中以互相问答的形式对唱,歌唱自然景物、劳动生产 、生活衣食住行等,表现出达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舞姿优美、歌声悠扬,观众亦身 临其中,感情和舞者融为一体。
第二步:继续载歌载舞,相互对视,舞步加快,相互竞争,左右手交替进行,情绪高 昂时呼喊:“这hi这hi这…”情绪饱满而热烈的歌唱。边唱边舞,高潮时相互对打,互 不示弱,强者跳起将手臂举至对方头顶,对方要维护自己,同时第三者进行劝解,三方 共舞,情绪昂扬,恰似女中豪杰一般,象征达翰尔族妇女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