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分析性新闻(1)-音乐
来源:  作者:未知  点击:次  时间:2002-04-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㈣改革开放是一场打破秩序、建立新机制的深刻革命。因此,各种事物质与量的变化丰富多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的萌芽,新事物有旧事物的痕迹。像前段实行的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便是突出的例证。这也需要我们充分运用分析性新闻,帮助读者理清头绪,正确认识事物,推动事物尽快完成新旧交替。再从读者角度来看,改革开放,读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文化素质、审美情趣日益提高,万其是改革开放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所以他们已远远不满足于只知道“是什么”,而更关心“为什么”,“会怎样”。他们想尽可能充分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背景、过程及多种可能的走向。

纵观十几年,可以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为推进改革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就卓著。加上我们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方式不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外,亟待上水平,上档次。概括起来,我们的报道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片面。没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看历史,不看发展趋势,也没有分析事物彼此间的联系以及该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更没有研究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及其本质,就事论事,顾此失彼。二是浮浅。没有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其矛盾特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那样: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象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三是理想化。把复杂艰难的改革开放看得轻松简单,或者当作一锤子买卖。很显然,这些问题不解决,新闻界就无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掌握、用好分析性新闻这一武器,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应如何把握分析性新闻的作用,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好务,功夫该下在哪里呢?就是要多跑多听多学多思;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㈠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用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和过程论认识和把握事物,对事物要善于客观观察和辩证分析。在进行辩证分析时,必须把握住两个基本点,即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摒弃过去习惯用的单向线性思维方式,因为这种主观片面的思维方式,远不能反映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多方面的依据,各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善于运用开放式放射型思维方式,尽量对事物给以经济、历史、文化、政治、心理等方面的主体扫描,搞清楚诸多因素发挥的不同作用,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这样我们就会少犯或不犯片面性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是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研究工作必须从这一点开始。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请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本质,弄清楚“来龙”,把握住“去脉”。把事物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报道,而不是简单孤立地把结果推给读者,我们的报道就会比较充分地展示出改革开放的丰富性和艰巨性,就不会是干巴巴的几条筋;就不会落后实际工作,“慢三拍”、“炒冷饭”;也就不会因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而导致报道超前或任意拔高。㈡工作方式上要纵横捭阖、全面深入。在改革开放形势下,记者单靠编材料、打电话、跑衙门,是写不出分析性新闻的,必须改变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采访方式,沉下心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大一统”,工作基本上是一个模式,那时解剖一两个“麻雀”或许就够了;而在当今激变的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便决定了我们采访的功夫不仅在于解剖“麻雀”,还在于选择“麻雀”。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给以观照,各种观点、材料互相印证、碰撞,去掉浮华,直露真实,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本质意义,估出事件影响,揭示发展趋势。这里是经过了不仅是身体而且是思想上的艰苦工作之后应有的收获。㈢切实加强素质建设,培养“大家”风度首先提高理论素养。现在相当一些记者不重视理论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其结果只能象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头重脚轻根底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理论观点决没有过时,必须认真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把握住了其基本精神,我们就不会在千变万化的形势面前迷失方向,无所作为。像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的基本方法等等,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根本方针。有了丰富的理论“装备”,我们便能够站在时代的“了望塔上”,而不是匍匐在地,思路狭窄,目光短浅,办事没根。如果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在古代近乎梦想,那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只要勤于学习思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了宏观、全局意识,我们便可以不断有符合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新发现。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信息爆炸,新闻报道本身就必须强化传播新知识的功能。掌握的知识越多,分析、解决问题就越游刃有余,触类旁通。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超越前人,科学有力,就在于其创始人站在了巨人肩膀上。马克思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世界的一切在我都不生疏。”我们新闻工作者应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同时争做知识广博的杂家。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