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全球殖民时代与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定位 
来源:  作者:管建华  点击:次  时间:2002-04-0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5、后殖民文化批评的课程必须引入高等音乐院校。后殖民文化批评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学批评的重要课程。与之相关的西方后现代思潮也已经波及教育领域,如《后现代课程观》、《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对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工业化以来教育与课程彻底被工具化了,并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的现实,这实际上也揭示了当今中国高等音乐院校教育体系及中小学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后殖民文化批评思潮可以活跃高等音乐院校师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可以使那种盲目、被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僵化学习带来新的思考和文化反思的活水。

最后,我想说在殖民时代中国音乐教育的第一次启蒙中,王光祈 , 肖友梅 , 黄自, 沈心工等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们孜孜不倦向外探求的学术精神,在今天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仍然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我们不能只吃前辈的老本,并抱着旧的学术驱壳不放,今天我们要扩大他们向外探索的精神,即要弄清西方音乐的话语也要弄清自身音乐的话语,即要有新的向外探索也要进行自身传统内部新的探索以及对自己音乐文化身份及音乐话语、精神价值的厘定。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