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他们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一方面与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深入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志愿有关。中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升学、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清楚地了解自己当前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是他们毕业后升入高等学校学习或参加未来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中学生对各科的学习,不管对学习内容有没有直接的兴趣,他们都能自觉地追求知识,刻苦认真地学习。如果音乐教师能够积极地加以引导,中学生常常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能够自觉地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2、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因此,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3、充分发挥音乐教材的实用价值。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的活动,其形式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传播和弘扬这种艺术的最佳途径,而音乐教材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工具,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
4、强调音乐创作教学。音乐课在律动、唱歌、作曲、节奏训练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作教学。如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对于学生的各种创作,教师都应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加强音乐实践课。音乐实践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实践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更为广阔。实践课除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要把音乐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创编歌、舞、音乐剧,特别注意把其他学科的内容,改编成音乐童话和话剧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有效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彻底改变了学生接受“模仿”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2]叶平《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