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音乐教师的心理品质和音乐教学中心理学原理的应用(1)-音乐
来源:  作者:兰爱军  点击:次  时间:2002-04-2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二、音乐教学的心理学应用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家们都十分注意运用音乐教学心理学原理,创造出层出不穷的科学教育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些优秀的教育方法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方法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才得以形成、确立和发展。几乎所有的独具特色的著名音乐教育理论都与心理学原理有关。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理论在国际上影响较大。元素性音乐教育理论表现出奥尔夫较为全面而深刻地了解音乐教学方面的心理因素。他之所以倡导音乐与语言、舞蹈、乐器等紧密结合,是因为这样可以启发并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感官(而非仅仅依赖听觉和语言)一同参与音乐学习,使学生对所授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正如奥尔夫指出的“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的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在音乐教学中,奥尔夫强调的语言表达、舞蹈与音乐表演的方式,我们称其为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方式。当然,这种表演方式,并不是奥尔夫发明的,而是能够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乐舞形式中,但是奥尔夫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把人的语言、行为、心理现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心理学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其音乐教学中突出应用移动性节奏,用步行和跑步使儿童认识理解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区别,通过行为让儿童逐步理解不同音符的时值长短,这体现了柯达依通过心理活动指导实体行为、实体行为促进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指导思想。在音准方面,他运用了7种不同的手势来表示7个不同的音高,这种手势能使学生在视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音高知觉。这种音高手势的心理学特点在于:学生根据视觉可以获得手的空间方位,并通过心理联想获得相应的音高。这是运用视觉、听觉与心理活动相结合进行音乐教育的具体体现。
  日本铃木教学法也是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除了“祖国语言教学法”以外,他的提琴教程不同于传统的提琴教科书那样,从没有升降号的枯燥练习曲开始。而是从三个升号的练习曲开始,这种方法以儿童生理条件为基础,根据儿童的中指与无名指自然比较靠近这一实际条件,利用三个升号的曲调最适应这一手型的规律,从而达到练习初期的教学效果,避免了因生理条件达不到而降低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此外,铃木还强调让学生多聆听高水平演奏家的录音,以优秀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声音直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感受、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浓厚学习兴趣的目的。
  另外,还有应用心理学规律创造的音乐教法。比如“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斯创造的方法,其方法是以音乐的听觉为基础结合人类先天的步行、呼吸、脉搏的运动,从而引起联想并产生记忆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体态律动”的教学经常更换教学方式,不时地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兴奋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保持恒久的注意力。美国的卡拉博·康也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创造出优秀音乐教学法的教育家,她把音乐概念改编成形象简明的物体,避免学生繁琐或不必要的思考,使学生既能听到看到又能感触到,可以利用所有的感官接触物体,这种教学法的心理学特点表现为,通过直觉心理,把复杂的音乐理论概念变得较为容易理解。
  音乐教师的心理品质和音乐教学的心理学原理的运用是研究音乐教学规律的重要课题。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把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实际音乐教学中去,这样既有利于创造出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也有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起到教化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张大军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音乐学习与教学原理》曹理合工上海音乐出版社
  [3]《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4]《音乐教学技能》袁善琦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