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此曲只应创新有(1)-音乐
来源:  作者:朱静  点击:次  时间:2002-04-1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即兴演奏是在没有准备乐谱(或者仅提示主题等)的情况下进行的乐器演奏活动,是一种即席创作并将其展现出来的一种音乐表现行为,也是培养音乐创作能力的基础和创作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自从人类音乐有史记载以来就有即兴演奏。巴赫是一位即兴管风琴大师,他的即兴演奏登峰造极;贝多芬也是一位擅长即兴演奏的大师;莫扎特早年的钢琴曲很多都是根据音乐会的需要即兴创作并演奏的。那时的音乐创建者们以即兴演奏的手法,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即兴演奏已成为创造性、想象力和开拓创新的标志。 
双排键电子琴的即兴演奏是将音乐创作与表演合二为一的一种表现手段,强调的是音乐表现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创造能力的表现和培养。它不但可以体现演奏技能,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创作潜力。它表现出的自由与创造的气息,感觉上完全不同于按照乐谱机械地表演的方式。 
双排键电子琴的即兴演奏需要有一定的和声与复调常识,曲式、曲调作法和乐器法的常识,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良好的音乐修养与演奏技巧。音乐是一种语言,自然有其规范的语法和文体,有其程式化的结构和模块。在学习即兴演奏中,可以通过“乐思”“音型”“模式”(套路)“动机”等在音乐中常见到的小模块,在即兴演奏的动态过程中,或组合或发展,体验它们在乐曲结构中的作用、分量以及相互关系的差异,并运用这些成型的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快速地构筑起所需要的音乐表现效果。通过即兴演奏的训练,学生可体验到如何运用音高、力度、和声连接效果、节奏和音型等这些音乐当中复杂的表现元素实现自己的创作。它既使用了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巧,又不局限于其中;既有模仿,也有创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即兴演奏是实现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编曲是音乐创作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是把一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或原始音乐素材)加以手法性的创作而形成新的音乐作品,用新的形式重新进行演绎,所以也称为改编。编曲者的改编意图各有不同,有的是想尊重原作,改编时尽量以原作的手法体现作曲家的意图;有的是想用不同的手法取得与原作相同的效果;有的改编是想表现原作中的某些方面,如炫耀演奏技巧或降低技法上的难度;还有的是将原始作品加以其他一些艺术手段使其更加丰富等形式多样,其目的都是想普及音乐,并推动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因此,编曲是一种保留原作品艺术风格的二度再创造。如李斯特将帕格尼尼小提琴的《随想曲》改编成钢琴曲;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把巴赫的赋格改编为宏伟的现代管弦乐,以及储望华将陕北民歌改编成钢琴曲《陕北民歌钢琴曲四首》等等。 
将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改编成双排键电子琴曲,是培养学生由演奏型发展到创作型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质,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重要方法,也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双排键电子琴几乎是乐队的代称,无论是改编乐队的总谱还是把独奏曲改编为双排键电子琴曲,都有缩编总谱或编写多声部谱的过程,与作曲理论紧密相关。尽管双排键电子琴作品在写法上与乐队作品有差别,但不论从多声部的组织手段还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二者是相通的。由于双排键电子琴是模拟音色,所以在实现音色的过程中,又比乐队的直接实现多了一道编辑的程序。因此在改编过程中,要寻求自己的创作思维、美学追求、艺术风格与原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的高度统一。而这些都不仅需要有理解音乐、分析音乐与编曲技法的能力,还需要有编辑音色和音响制作等的综合能力。 
要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成功改编一首音乐作品绝非易事,既非常复杂又具有创造性,同时技术性也很强。例如改编一首交响乐:首先要认真聆听原作,研读相关文献资料,理解原作内涵和风格;其次要仔细阅读总谱,能否正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曲家的构思,往往取决于对总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经过对缜密严谨的内部结构的研究,对曲体、织体、和声、复调及配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理性、全面的分析,把握全曲的主要音型、音色特点、和声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后进行缩编总谱。因为不可能将总谱的所有声部一个不落地改编过来,所以就要根据需要对声部进行取舍选择,使之既符合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又符合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特点。在创造性改编之后,还要进行音色及音响的编辑和制作。通过音色编辑功能调整琴上已有音色的质感和色彩,找到符合作品需要的声音;再通过音响制作功能,调节声向的平衡、声部之间的比例、音响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符合真实交响乐队的音响质感,使之展现出来的音乐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虽然这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课题,但这些年已有很多成功的尝试。像王茜改编的交响乐《红旗颂》,张惟然改编的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王葆栋用民歌改编的《送我一支玫瑰花》等等。 
另外,培养原创能力,改编、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等,也都是双排键电子琴教学内容的深入,在此不再论及。 
马森曾谈到:“文学、艺术,不但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也具体地代表了人向无限未知的领域中探索的自由。人类的文化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新的探索,就没有了新的积累,人类就不会再有任何发展的可能,只有僵滞在既成的一滩死水中。”创造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双排键电子琴作为一门数字化时代高新科技与键盘音乐文化相结合的新型乐器,是当代与未来的乐器,是现代音乐与未来音乐所必然依赖的乐器,同时也是能让人产生强烈创作欲望的乐器。让我们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突破点,尽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更富有时代气息,为21世纪的音乐艺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为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沛译.音乐教育理论基础.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3]苏斌,蒋立平.电子琴演奏手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4. 
[4]郭兰兰.即兴演奏符合教育自然规律.中国音乐教育.2007(03). 
[5]吴榆.论传统乐曲钢琴改编曲与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