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民族音乐教育 问题 形成原因 对策
当前,全球化浪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球。伴随着全球化的热浪,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国乐将会面临可能被西方音乐彻底吞噬的危险。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音乐文明将可能消失于世界之林。这绝非危言耸听!
回顾一下上个世纪以来民族音乐兴衰的历史轨迹,也许会让我们认识得更加清晰。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满目疮痍、文化衰落以及半殖民地状态,学堂乐歌的兴起,为中国的新音乐运动开辟了道路,西方音乐在中华大地上迅速传播,五四运动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猛烈批判,民族音乐发展开始受到方方面面的挑战,甚至出现了以西方音乐取代中国民族音乐的论调,以肖友梅为首的“以西代中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建国以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普遍采用西洋记谱法进行教学,一方面也许促进了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西洋记谱法在表现中国音乐方面的局限性,因而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民族音乐的衰落。
德国一位音乐人类学家曾经说过:“音色是中国音乐的灵魂。”而中国音色的丢失直接导致了中国音乐日渐西化,并从而加剧了民族音乐的衰落。在民族音乐传播过程中,“中国灵魂”是怎样丢失的呢?
第一,从技术层面看,西方音乐体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不依赖于方言、地域的文化传播系统,而我国民族音乐传播则受到方言、地域的限制,尚未建立起自己的音乐传播系统;沿袭西方音乐体制又使得“中国灵魂”丢失,因而造成民族音乐传播不畅。
近代以来西方音乐理论观念、记谱法等在国内迅速传播。一方面,西方音乐知识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音乐素养的提高,使得众多的国民获得了基本的音乐知识,有的甚至掌握了较高的音乐技能;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西方音乐是以五线谱或简谱进行记谱,以十二平均律为律学基础,而我国的传统音乐律制则比较复杂,如古琴兼用了三分损益法和自然三度音系生律法。民族音乐学家王耀华先生认为:“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与乐器、乐律、乐调之间的紧密联系应当与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相关。”由此可见,简单地采用十二平均律不但从文化上抹杀中国音乐的个性,而且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音乐特质的大量消失,尤其表现在中国音乐中特有的“音色”上。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各地方言构成了民族音乐丰富多彩的音色基础,而现有的西方音乐记谱法无法准确地加以记载并反映出来,如中国民歌、戏曲中强调的声腔、韵味等。因此,民族音乐普遍采用五线或简谱记谱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扼杀了中国音乐的灵魂,广大音乐工作者及音乐爱好者无法从呆板记谱法中领略到中国音乐的韵味,因而给读者(听者)造成了中国音乐索然无味,甚至有些落后的假象。
第二,从社会历史角度看,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大举入侵,凭借着其经济、科技、军事力量,西方文化几乎占据了中国精英阶层的思想阵地,我国传统文化倍受冷落,民族音乐发展举步维艰,日渐衰微。
西方世界自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国力日趋强大,其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迅速扩大,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强势背景下,其文化观念也随之辐射到世界各地。我国自“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这种状况的一种反应。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文化大举入侵,凭借着其经济、科技、军事力量,西方文化几乎占据了中国精英阶层的思想阵地,而中华传统文化则因国力衰微缺乏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的支撑而受到了国人的批判和否定。五四运动强调科学、民主、个性解放等是值得近代思想史大书特书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有些观念对我国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元化先生认为:“我们在回顾20世纪文化思潮发生巨大作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今天已经到了可以对它们做出清醒的再认识、再估价的时候了。”王元化先生还认为有四种观念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庸俗进化论(这种观点断言凡是新的必定胜过旧的);二是激进主义;三是功利主义;四是意图论理(即在认识论上先确定拥护什么和反对什么的立场)。这四种观点对于中国音乐、音乐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特别是以新否旧,推陈出新,已把传统音乐挤到了边缘或判以“死刑”,本土音乐知识话语已成为边缘。今天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新音乐”而放弃“旧音乐”,我们不能够在没有知道什么是“旧”,就想创“新”,或者将“新”与“旧”相对立。文化最首要的是复制,正如儿童出生后首先是复制他或她的母语,然后才能创造。因此,对民族音乐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眼光来看,盲目地将民族音乐定为“落后的”“老古董”,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偏见。
第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来讲究口传心授,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洋记谱法的引入,人们变得过于依赖书面符号,忽视了口头传承,这也是造成中国民族音乐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文提到西洋记谱法在记录表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造成了中国音乐“灵魂”的丢失,因此,使得五线谱(或简谱)表达出的民族音乐应有的神韵、气质等大打折扣,难以打动人、感染人,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疏远了民族音乐。再加上长期以来传统音乐教师师资十分缺乏,高校音乐教育又不太重视传统音乐的教学,传统音乐难以做到口传心授,传播民族音乐缺少必备的传承条件。
第四,文化体制方面的原因。建国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专业的文化艺术团体创新意识不够,活力不强,再加上缺乏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有些文艺工作者长期脱离群众,比较浮躁,轻视民族民间音乐以及民间艺人。追求所谓的“洋时尚”,以写交响曲、学洋唱法、学洋乐器等为时尚,客观上造成了民族音乐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从而最终造成了民族音乐的衰落。
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国乐将何去何从,弘扬民族音乐是否有必要?如果有必要我们又将该怎样做?还是让我们放眼世界,去寻找答案吧,如今世界文明多样性早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所谓的“西方文明轴心论”其实包藏着西方霸权主义思想,因此理所当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反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都十分注意发展自己的音乐文化。例如,印度在引进西洋乐器小提琴时并没有采用西方小提琴的一套演奏技巧和十二平均律律学体制,而是采用印度自己的二十二律为律学基础。因此小提琴在印度看来已完全不是西洋乐器,倒更像是自己的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