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直突出多元文化观的主题。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各民族的音乐都是根据本民族的审美标准创造出来的,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映,不能认为谁的高级谁的低级、谁的科学谁的不科学。长期以来,音乐的欧洲中心主义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影响了各个国家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实际上世界各个不同国家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财富,它同欧洲文化一道创造了整个世界的音乐文明。基于上述认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半个世纪的国际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不断延续与深化着多元主义音乐教育观的主题。
三、弘扬民族音乐与多元文化观的辩证统一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有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珍视人类遗产。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中,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有识之士,以全球化文化视野来审视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现象,并用以指导本国的音乐教育实践。美国奥尔夫学会前任主席、威斯康星大学音乐系教授朱迪帮主编的音乐教材《共享音乐》中,歌词就使用了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字。尽管这样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多元化对于美国文化的发展极有利,会成为一种“广泛的肯定和认同”。我国著名声乐专家金铁林先生在民歌原始的演唱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发声原理,为我国民族声乐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演唱发声法,为21世纪培养了大批的民歌演唱家和音乐教育家。特别是2003年宋祖英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举办的专场音乐会,把中国的民族声乐引向了世界,民族声乐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未来世界多元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总之,任何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的“母语”。不管你走到哪里,亲近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绝不会改变。但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弘扬,并不一定要排斥和拒绝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并非一定要表现为那种狭隘的民族性、局限性。如果不用“一个标准衡量一切”,那么这个民族就成熟了。因为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民族性决定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广泛吸收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开阔我们音乐教育的视野,丰富我们音乐教育的内涵,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初中音乐课程标准[S].
[2]杜亚雄,桑海波.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管建华.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展望[J].交响,2001(1).
[4]张肖虎.民族传统音乐的一些问题[J].中国音乐,1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