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陇东鼓吹乐(1)-音乐
来源:  作者:未知  点击:次  时间:2002-04-1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其次,吹手本身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谋求自身发展,适应市场需要,应对同行们的激烈竞争,他们会主动的去调适主流文化与自身文化的冲突。这种调适起初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对于老艺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但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和生存的压力,他们感到了自己的落伍,他们也意识到必须“与时俱进”的道理。在宁县春荣乡采访艺人栗小宁时,他就为自己的处境曾经多次向我讨教过主意,他自己只能吹唢呐,小号也是刚学的,所以在艺人中属于“一只手”,每次顾事都是去请坟,在其它场合就没有他的身影,分钱的时候只能领到别人的一半,他觉得自己很吃亏,最后我建议他买一套音响设备,这样他就可以和其他一人一样拿满份,音箱还可以领半份。他也很乐意这么做,说自己存的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拿出来赚钱。
  
  二、鼓吹乐的功能
  
  仪式音乐是服务于仪式本身的,所以他赖以于仪式而存在,但仪式音乐也是仪式的表现和传达手段,陇东鼓吹音乐是不能脱离仪式而单独存在的,没有仪式,鼓吹音乐就被视为不祥之乐,轻易不允许在家里演奏,吹手们是更忌讳在自家演奏唢呐。所以对于陇东鼓吹乐,不能象关注艺术类音乐一样强调它的审美功能,它的主要特性在于他的功能意义和它的实用性。而这种实用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聚众功能
  陇东的民间风俗仪式中,法律制度体系的约束力远远弱于伦理道德思想的准则,婚礼的社会保障就是周围群体的社会见证和舆论监督,见证的人越多,声势越大,对双方婚姻的约束力就越强,如何向外界宣布仪式的发生,鼓吹乐的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唢呐的响起会将全村的人集合于迎亲队伍的周围,这就等于向社会宣告婚礼的存在。在丧礼中,即使主家与邻居的关系不是很好,只要听见有报丧的唢呐声响起,他们也会自发自愿地聚集起来,帮主家料理死者的后事多年的恩怨有可能就由此而解,音乐在此时就无形地帮助他们实现了谁都不愿意说出的愿望。
2.造势功能
  在陇东,丧礼是为死人举办的,但是丧礼的阵势以及好坏是给举办者撑面子长精神的,他们需要制造盛大的规模和宏大的场面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他们选择了既经济又实惠的鼓吹乐班,通过强大的声音效果来渲染气氛,改变冷清的场面。这可能也是西洋铜管乐器进入陇东鼓吹乐队的原因之一。在婚礼中,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婚礼变得冷冷清清,鼓吹乐的演奏就会将整个婚礼变得喜气洋洋,这或许也是他们表达力量或势力的最有效的方式。
  3.仪式主持功能
  在陇东的丧俗仪式中,音乐的仪式主持功能是不可忽视的,在忙碌吵杂的事务中,人的声音尤其显得单薄无力,每一个仪式的开始或结束都要靠音乐的暗示来向人们宣告,音乐响起,人们会自然地进入仪式状态,音乐结束,也同时宣告此项仪式结束。例如在向死者献祭礼的时候,每一个人的献礼时间长短是由乐队的演奏的曲目和内容来决定。和死者关系近的诸如子女,他们就会演奏一些悲凉的、哀思的乐曲,时间较长。若献礼者和死者生前关系融洽,经常开玩笑戏耍的,乐队演奏的曲子多数则欢快短小。
  4.抚慰功能
  “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得以宣泄,从而得以平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是经音乐引导的情绪运动的理想归宿。”在陇东的丧礼中,孝子虽然经受着失去父母的巨大痛苦,但是他们不能即时宣泄自己的感情,只有在献礼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哀思,以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使得自己悲痛的情绪得以平息,这时音乐也就起到了抚慰心灵的作用。同样在婚礼中,女儿要出嫁走的那一刹那,母女间朝夕相处的感情也在顷刻间迸发出来,但是她们又不得不接受事实,此时的唢呐音乐也成了她们借以宣泄情绪、抚慰心灵伤痛的最好的工具。
  5.娱乐功能
  音乐的娱乐功能是毋庸置疑的,陇东鼓吹乐虽然是为仪式服务的,其社会功能是第一位的,但它的娱乐功能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丧俗仪式中,它是为神娱乐和为人娱乐相结合的。在生者为死者献礼的过程中,名为死者献礼,但在选择演奏内容上,则是以献礼者的爱好为基础,献礼者提出要求让吹手们去演奏,当然有些献礼者也会选择一些死者生前喜欢的一些内容。
  陇东鼓吹乐班的组成是一个十分自由、灵活的个体。正是由于这种灵活性和自由性,注定了陇东鼓吹的的发展现状,也注定了它的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容易容纳它文化的特殊性,作为局外人,文化研究者往往想对原生态的音乐现象进行保护,但是作为局内人,鼓吹乐手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觉得主流文化对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他们会因为拥有电子琴之类的“洋”乐器而在同行中炫耀自己,会因为身边有一个专业研究人员跟随他们作调查而大肆宣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发展到底能够保持多少自己的原貌无从可知,他们到底将走向何方估计连他们也说不清楚。
  
  参考文献:
  
  [1]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考察与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5.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