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琴学习中,学生一直都在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八度等手指训练,这些以西方的大小调式为主基本功训练,只能满足演奏西方钢琴作品的技术需求,目的是解决西方练习曲、复调、主调乐曲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而对于中国作品中出现的五声调式的技术要求则难以适应。因为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之上的中国作品存在着与西方不相同的技术难题,必需要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来解决。这就是学生感觉到中国作品不好弹奏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那就要进行必要的五声调式的基本功练习。首先要采用《哈农钢琴练指法》进行手指的机能训练,这种手指的机能训练是基本功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训练效果好,因此备受教师与学生喜爱。如果说《哈农钢琴练指法》是为学生演奏西方钢琴作品而选用的经典基本功训练教材,那么,黎英海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就是为学生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而特写的基本功训练教材。学生在演练《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这本与《哈农钢琴练指法》有同等意义的教材时既可以大致地了解五声调式的基本特征又可以把握相关音调音阶与琶音的特殊指法《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织体形式的指法练习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总揽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所有基本技能、技巧,为学生演奏中国五声性音调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清除了学生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有可能遇到的技术障碍。实践证明,这种轻松、愉快心境下完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成功体验,必然引起学生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兴趣。
五、关于中国钢琴音乐审美和意境
教授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钢琴作品意境的理解和神韵的体悟,使学生得到审美的愉悦,也是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有效途径。
将古典诗词的意韵与钢琴演奏相结合,使乐曲具有别具一格的中国风韵是民族器乐曲改编成钢琴曲的一大特点。例如,钢琴曲《夕阳箫鼓》是由同名琵琶曲改编的,又名《浔阳月夜》、《浔阳曲》,这些各种异不同名称都含有“浔阳”二字,这与白居易的诗《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此曲相传为唐代虞世南所作,后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音乐语言十分生动和富于表现力。乐曲第五段的慢板(Lento)——水深云际,再现了大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观景色,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再如桑桐创作的《春风竹笛》旋律委婉细腻,如同一首小小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给人以清新别致的感受,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冲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处处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曲借物抒情,体现了作者的乡情、友情与亲情,体现了中国音乐“音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深远意境。我国古代文人追求的是宁静志远、淡薄名利、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他们借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心志,对友人亲人的思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好河山的赞美,都是通过诗音画三者的交融中展示意境的。所以在演奏这类作品时,要准确把握住中国钢琴作品的审美特征,表现中国钢琴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在体验审美升华的精神享受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要想在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必须在研究中国钢琴作品的音色、指触、踏板、装饰等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音乐艺术遗产和创新发展本土音乐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每个学生把这种对祖国音乐的情感,付诸有于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