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技法
在钢琴教学中引进、移植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殊演奏技法,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的技能迁移理论告诉我们,正确引导学生把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引入钢琴的演奏之中,就会形成正迁移,就会对钢琴的演奏技巧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就会丰富钢琴的表现力,就会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音乐的兴趣。
在演奏由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时,有必要了解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法、音响特点,借鉴其奏法,揣摩在钢琴上如何展现乐器的风采。比如民族弹拨乐器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且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筝的演奏法有劈、托、抹、挑、勾、剔、摇等:音质有按音、滑音、吟音、颤音、泛音等区别。在中国钢琴曲运用筝的演奏方法,模仿筝的音质变化甚多。最常用的是手法是“拂”、“抹”。钢琴曲《绣金匾》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的三个装饰音就是模仿筝“抹”的手法,弹奏时模仿在筝上的演奏动作,手指贴键,浮光掠影般地一抹而过,好像不经意地在键盘上滑动了一下,发出的声音既不破坏原有的旋律线条,又增加了委婉妩媚的色彩。又如。琵琶的演奏技巧同样可以引入钢琴的演奏中。琵琶的演奏技巧复杂多样,特别是右手的指法种类繁多,主要的指法有:单音的“弹”与“挑”、连续触弦的“轮”与“滚”、同时发数音的“扫”与“划”等三大类。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引子的开始处就是模仿琵琶的“滚”“轮”,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夕阳西下的浔阳江头的鼓声齐鸣的场面,拉开了乐曲的序幕。在钢琴上演奏时,要用指尖触键,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渐快、渐慢、渐密、渐疏、渐强、渐弱、渐实、渐虚,音与音之间要不留缝隙、痕迹,犹如白居易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但在钢琴上模仿民族乐器并不是完全再现其民族乐器的音色,而是对民族乐器演奏技能、技巧的扩张和移植,因为钢琴的材质与构造不可能尽善尽美地展现出所有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更多的时候是在于意会、传神,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与钢琴演奏手法的比较研究,寻求各种乐器问的共性、特质以达到技能互补、技巧共振之目的。
四、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和调式
只有帮助学生克服演奏中国钢琴音乐时的技术困难,才能让学生在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本人以为克服技术困难必须从掌握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方式、加强民族调式的指法训练这两个方面下功夫。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发展和和声配置的基本原理,才能区分西方钢琴作品与中国钢琴作品的本质差异,才能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解决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所遇到的困难。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沿用西洋传统和声创作的作品。例如,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是中国第一首公开发表的钢琴曲,虽然中间有几处运用了西方的近关系转调手法,但整体上是按传统和声进行的原则来写作的。二是运用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与中国音乐传统创作手法相结合方式创作的作品。此类作品可细分为两类:1、利用新的音乐素材创作的具有民族风味的作品;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晓风之舞》等。2、用民歌旋律、民族器乐曲、群众歌曲、歌舞剧的音乐创编的作品。例如,王建中的《浏阳河》、韩民秀的《洪湖水》等。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西方20世纪各种现代写作技法创作的作品。例如权吉浩的《长短的组合》、周龙的《五魁》等。以上这些作品均以民族音调、民族神韵为基点,以西方的音乐曲式结构为框架,以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弦色彩为依托,充分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风采,饱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世界钢琴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得到亿万人民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