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对比《女人善变》和《柴堆上燃起火焰》演唱风格的把握(1)-音乐
来源:  作者:陈立芳  点击:次  时间:2002-04-2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四、作品都是两段体结构,但具体细节和结尾处理不同
  
  《女人善变》是两段体歌曲,从开始到结束两段体歌词旋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到最后略微作了自由处理并翻到降b。尽管公爵是一个人,但他却代表腐朽而又强大的统治阶级,他利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玩弄欺骗善良无辜的被压迫阶级,声音处理上就不能单薄,必须增加胸腔较厚实的声音来表现不可一世的统治阶级的力量。他向人们昭示抵抗和推翻剥削阶级的压迫,人民群众必须团结起来。
  《柴堆上燃起火焰》在总谱上是游吟诗人曼利柯先唱一段结尾没有HighC的咏叹调,接着他的恋人列奥诺拉穿插着唱几句,之后曼利柯一气呵成把这段咏叹调从头到尾唱下来。结尾处增加了英雄性合唱形式,以澎湃的气势把剧情的冲突推向高潮。在雄壮的合唱声中,主人公一呼百应,高潮一浪高于一浪地向前推进,极具悲壮气势,在这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推动下,男高音也相对容易发挥出HighC的威力。作者用HighC这一男高音的极限来集中表现农民义军的激昂斗志。十分生动地突现了“游吟诗人”这位农民领袖欲与本来是一母同胞的伯爵进行顽强斗争的高大形象,咏叹调结尾处英雄式合唱的恰当运用,烘托出农民义军高昂的斗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是威尔第享有意大利“合唱曲之父”②称号的最好证明。要突出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演唱时声音既要高亢、明亮、威猛、雄壮,还要轻巧、弹性、灵活。因为旋律开始就在F上徘徊,歌唱自然都是以头腔共鸣为主。
  
  五、同样都是三拍子,但演唱速度不同
  
  三拍子的节奏类型具有跳跃感、流动感、诙谐感。《女人善变》是3/8拍,Allegrtto,速度为=138,基本上是在从容的行板中推进,演唱中没有对个别音符进行时值变化,进入演唱的13小节时力度上出现PP处理,加之在强拍上增加了附点,具有明显的跳跃感和滑稽感,只是在演唱结束句那个叹词E(哎)的尾声时,要稍带些自由(大的节奏不变)并在渐强的力度中推向了高潮。我们在聆听许多名家演唱时,乐队在此都停下来,让演唱者自由表现,也象征着统治阶级为所欲为、不受约束的意象,之后把浪漫的情调升到最高,其罪恶也滔天般呈现出来。
  《柴堆上燃起火焰》是3/4,前奏要求:Piu vivo,速度是=88,进入演唱时是Allegro,强度为mf,速度为=100。而且前16小节既要唱出旋律,又要表现出跳跃性极强的力度来,在13小节时速度稍微撤下来,Tutta forza并由渐弱转渐强再转渐弱,集中表现了主人公焦虑不安的心情。作品张弛有度,具有极强的跳跃感、紧迫感。17小节之后有8小节力度进入P,情绪有明显的变化,变为焦虑忧伤,同时也给歌唱演员有个喘息的机会,也为下文主人公为拯救亲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的英雄气概做了铺垫。之后合唱好似山洪暴发般涌现出无与伦比的气势,象征农民义军力量强大,势必要战胜罪恶的统治阶级。
  
  注释:
  ①②③(俄)柳波芙·索洛甫磋娃著,买德颐等译《威尔第传》[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④⑦⑧(法)皮埃尔·蒂著,杨威译《威尔第画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⑤⑥沈湘著,李晋玮、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⑨(俄)柳波芙·索洛甫磋娃著,买德颐等译《威尔第传》[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周枫、朱小强编译,周晓燕审订《外国歌剧选曲集〈男高音咏叹调〉》.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