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师范类 音乐教育 管乐呼吸 声乐呼吸
在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管乐专业的学生除了要主修自己的管乐课以外还必须要副修声乐课,另外,许多师范类声乐专业的学生因为考虑到毕业出路而选修学习管乐吹奏。这是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的一种特别现象,可是如何相得益彰地处理好二者技巧学习上的冲突,特别是呼吸运用的问题成为高师教学中的一个不易察觉又急需解决的课题。
呼吸——师范教学中一个不易觉察而易失误的问题
在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有些声乐教师很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忽视管乐吹奏和声乐歌唱在呼吸方法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在对管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常常会在想当然地指导“呼吸”这个环节上发生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错误。
管乐吹奏专业的学生气息比较充足,人们难免会不假思索地对他们产生一种能高昂嘹亮地歌唱的错觉。有些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的声乐教师也会误以为管乐专业的学生只要将喉头放松、稳定喉结位置即可达到歌唱发声要求。其实不然,管乐吹奏的气息位置和呼吸方法与声乐歌唱的气息位置和呼吸方法在本质上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用于吹响管乐器所需的气息强度、速度、流量比歌唱发声所需的气息强度、速度、流量要强大得多。再者,由于管乐吹奏和声乐歌唱在发声结构上有所区别,因此管乐吹奏时的发声状态与声乐歌唱时的发声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管乐吹奏的发声结构是气息要通过摩擦嘴、号嘴、笛头、哨嘴才能发声并通过喇叭口或发音孔将声音扩大,从而产生演奏所需的各种高低、强弱、长短不一的音响。由于管乐吹奏时所需的呼吸强度对腹部、胸部、喉部所形成的肌肉的紧张度要远远超出声乐歌唱时的这些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所以用管乐吹奏的呼吸方法去歌唱就会造成喉头紧张、声音僵硬的结果,这也是管乐呼吸的方法,恰恰是严重阻碍管乐专业学生学习声乐歌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声乐歌唱的发声结构是:气息通过摩擦声带发声,然后通过头腔、口腔将声音扩大而形成演唱所需的高低、强弱、长短和变化的乐音组合。因此,健康正常的声带只要用轻微的气流就可使其自然振动发声,而用同样轻微的气流去吹奏管乐器就会难以发声。所以,管乐专业的学生如果要是用了声乐歌唱的呼吸方法来吹奏的话,那么必将产生软弱无力的吹奏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管乐吹奏专业的学生所吹奏出的音量、力度、强度不够的问题所在。其原因是运用声乐歌唱的气息和呼吸方法,用于歌唱所需的气息力度、长度和流量是无法完全达到管乐吹奏的要求的。同样,管乐专业教师也会因为不了解声乐歌唱的呼吸方法,而对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学吹管乐器时软弱无力的吹奏状态束手无策,甚至难以发现管乐专业学生由于选修了声乐课并在吹奏时运用了声乐的呼吸方法而使管乐吹奏方法产生的错误。
同样,声乐专业的学生在选修学习管乐吹奏时,也会因为误将管乐吹奏的呼吸方法用在声乐歌唱中从而产生“炮火连天”的号叫声。
管乐吹奏与声乐歌唱呼吸方法的异同
在师范类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学中,无论是管乐教师还是声乐教师,都必须充分了解、深入探究管乐吹奏和声乐歌唱时呼吸方法对各自专业的作用,进而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区别、正确运用有效的呼吸方法来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吹奏和歌唱训练,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这两方面都能达到音乐教育专业所应有的水平。
首先,我们认同,管乐吹奏与声乐歌唱都与呼吸相关,这两者的发声都离不开气息的作用:管乐吹奏靠气流与嘴唇、号嘴、哨嘴、笛头的振动发出声音,然后将声音送出喇叭口或发音孔;同样,声乐歌唱也是靠气流摩擦声带振动发声并把声音送出口腔。
不管是管乐吹奏,还是声乐歌唱,它们控制气息的方法都是决定其吹奏或歌唱所能表现的音高、音色、音量及音质的重要因素,从而,这两者的呼吸也就成了直接影响到演奏或演唱能力的培养或演唱、演奏水平发挥的根本原因。在我们管乐演奏专业者看来,影响管乐演奏能力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只是归结为嘴唇方面的吹奏方法,其主要原因恰恰是最基本、最能体现功底蕴涵的呼吸方法和呼吸艺术的问题。管乐吹奏时,由于呼吸量的不充足,不但不能达到大音量的强度,不能完成长乐句的吹奏,而且对高音区的吹奏来讲,简直是捉襟见肘、窘态毕露。进而言之,要想吹奏出光滑透亮、美丽动人的音色,苦于匮乏饱满、深沉有力的气息,更是缘木求鱼、无所适从。同样,在声乐歌唱专业者看来,影响声乐歌唱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喉部发声方法问题以外,主要也是呼吸方法问题。因为在演唱高音、强音和长句时如果没有充足饱满的气息同样也会显得无能为力,而且没有深沉有力的气息做配合也不可能唱出委婉动人的音色。
呼吸,在管乐吹奏和声乐歌唱这两者之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这一点在我们管乐专业与声乐专业工作者中完全可以达成共识。然而,在两个专业中各自如何具体地重视呼吸的作用;而对分别在两个专业中兼修这两门主副不同课程的学生,又如何有区别地在两门课程中以不同方法对他们进行呼吸训练,这便成了需要我们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