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肖邦最优秀的明朗如歌的抒情篇章之一,它不仅以意味深长、温存迷人的旋律而著称,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层次较全面、深刻地揭示出肖邦将古典乐派的功能和声与浪漫乐派的色彩和声相结合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肖邦《#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和声特点的分析,揭示其和声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肖邦 《#C小调幻想即兴曲》 和声构架交替调式 等和弦
即兴曲是“钢琴诗人”肖邦200多部钢琴作品中数量较少的体裁之一,但正是这种即兴的作品能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能使人领悟肖邦灵气隽永的诗人气质和恣意挥洒的浪漫情怀。法国作曲家圣桑说:“肖邦的音乐永远是一幅图画。”的确,“浓笔淡墨”是肖邦音乐即兴曲里的高超“画技”。形成一幅美术作品要有构思、构图、线条、造型、色调、笔触等许多要素;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也有构思、结构、布局、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要素。有的作曲家旋律写得美,有的和声配得妙,有的擅长复调,有的擅长节奏;而肖邦则是一位在钢琴领域高超的、能运用各种手段创作的作曲家。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称赞肖邦是“表现出稀有旋律天才的人,在节奏领域里作了奇迹般发明的人,非常巧妙地和非常卓绝地扩大了和声与织体的人”。李斯特在论述肖邦的和声成就时还说:“完全是肖邦的功劳,我们才学会了用更宽广的形式安排和弦(同时共鸣的或分解的琶音和弦);才学会了精致的半音进行和等音进行;才学会了运用‘装饰’音群……他还发明了惊人的和声模进。”
的确,肖邦的和声手段是十分丰富而又多样的。下面,我们试从肖邦的《#C小调幻想即兴曲》着手,窥一斑而见全豹。作品中既保存了古典和声中的功能性框架,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极富浪漫主义情怀的色彩性和声手法。
一、功能式的和声构架
统观全曲,我们可以看到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形态没有丝毫的动摇。调内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带有变化音的重属七和弦、副属和弦(包括它们的属变和弦)以及部分减七和弦等仍是其最常用和声语汇的内容,V7—Ι的和声进行仍统治全曲,这不仅体现在乐曲的段落开头和结尾,而且体现了乐曲总的和声逻辑。如乐曲的引子(见谱例1),两小节的属音立刻把人带入幻想的天地,并期待着主题的出现,紧接着进入该调主和弦,又两小节后,飘逸挥洒的主题,犹如幻想的翅膀,带着我们的思绪自由地飞翔。尾声同样的V7—Ι稳稳地结束,同时收回了我们遐想的思绪(见谱例2)。
二、交替调式的运用
交替调式是这首乐曲的重要和声特点,运用得也极为巧妙,在这首乐曲里出现了三种调式交替的情况。
1.平行大小调的交替。如第一主题内部,当第一乐句开始出现反复时,乐曲的调性也悄悄地由升C小调向其平行大调E大调交替。肖邦十分喜爱波兰的民间音乐,而平行大小调交替正是波兰民间音乐的常用手法。当然,这一手法在古典时期也是常用的,但是那时应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协和与完满(比如小调乐曲用“辟卡地”大三和弦结束等)。
2.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在该曲表现为第二部分降D大调与升C小调的交替,这在色彩上起了明显的变化,加强了浪漫音乐风格。
3.中古调式与大小调式的交替(见谱例3中星号处)。当主题乐句反复时用E利第亚调式的四级音替代了原调的六级音,使音乐短暂地出现了一种调外色彩。这也是肖邦音乐中常用的和声手法。
三、等音、等和弦的运用
这样的办法在肖邦的作品中往往用于段落之间,但有时他也会把这个技术用于细部(如谱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