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小提琴学习中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音乐听觉训练的特点及音乐听觉训练的要素(旋律、音准、发音)等几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归纳出一些对提高学生音乐听觉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达到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听觉 旋律 音准 发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用声音塑造音乐形象,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可是笔者在几年的小提琴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演奏充耳不闻,对乐谱的要求视而不见。所以在小提琴学习中,应重视音乐听觉的训练。
一、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大凡优秀的音乐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他们在有意或无意聆听的状态下,其神经听觉器官和分析器官都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这种敏感的听觉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所以,对于学习小提琴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的耳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小提琴作品中,那充满了人性生命韵律的节奏,那微妙细腻的难以言传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境界,都不是仅仅靠演奏时盲目的本能冲动就能愉快胜任的,而是在审美听觉的控制下才能做到。所以,小提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小提琴音乐的演奏要求。演奏时必须用听觉去判断演奏是否达到满意的艺术效果——音的准确性、发音的科学化、力度的层次、节奏的脉搏、乐句的均匀、旋律的流畅、风格的准确、形象的完整等。总之,敏锐的听觉能力对于学习小提琴演奏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音乐听觉训练的特点
许多学生演奏时思路混乱不清,除手指基本功的原因外,多数是因为听觉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学生只是被动机械、无目的地在听,对自己演奏音乐作品时的音响,只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听觉是混乱的,而且不知该如何听。所以,小提琴学习中音乐听觉的训练就是:学生必须在敏捷的思维下,按音乐进行的规律将无意识、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晰、有目的的听觉。这种训练能够促使学生从特定意义出发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器官,培养发挥自己的听觉能力。
小提琴学习中的音乐听觉训练,不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听辨,也不是仅仅用耳朵去听。“听”是心理在声音上的运用,而耳朵只是身体的器官,具有一种听觉机能,一般情况下听觉机能所起的只是消极作用,这可能听见也可能听不见。比如,在教学上,若学生不能专心地倾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可以试着让他们侧耳、闭目、把头贴在琴上,效果特别显著,这是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听力上了。所以“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小提琴学习中的音乐听觉训练就包含了这种心理功能训练,是学生集中于大脑的听觉训练。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学生注意听,并告诉他们所要听的内容和如何去听,引导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各种因素,让学生时刻保持听觉的警觉性,在清晰的思维控制下,有目的地进行。
三、音乐听觉训练的要素
1.旋律听觉
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核心。旋律本身有两个要素,即音高和节奏。人在对旋律的感知中是依靠自己的听觉经验,逐步形成了人对音乐中音的高低与长短的组合能力,这使音高与节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节奏的弹性是与旋律的弹性携手并进的,也就是说,节奏随着跳进和级进的变化也有灵活的变化,而且长的音值原则上适合于跳进运动,短的音值适合于级进运动。”[1]这种音高与长短的结合形成了人在对旋律感知中的听觉习惯,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旋律形态。也就是说,人并不是对逐个音的音高孤立地进行感知。音的长短、级进和跳进等旋律进行规律,音高与节奏的不同组合,以一个整体而作用于人的听觉,在感知记忆中是以一个相对的整体来记忆并积累。所以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旋律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听觉的控制下进行。
(1) 注意听完整的旋律线条。首先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读,演奏时要细心地听旋律的每一个音,听各旋律声之间的衔接,使其语气表达完整。
(2) 注意听流畅的旋律线条。在听到完整旋律线条的基础上,演奏时要时刻注意倾听旋律线条的流畅性。特别是当旋律的某种特点的技巧出现时,由于技巧的难度而影响旋律进行的流畅。如:我们在聆听许多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时,可以发现在这些作品中几乎都有集中全曲主要的音乐素材而发挥高难度演奏技法的华彩乐段,大部分人在演奏华彩乐段时常常会不流畅。练习时学生首先要克服技术上的难点,然后还要注意旋律进行时的方向点,演奏时要有倾向性地走向这个点。
(3) 注意听旋律的表情。在演奏时,要细心倾听旋律的表情,首先要把握住旋律的风格,领会旋律的语气韵味,在此基础上,演奏旋律时的力度变化、音色变化、轻重缓急、起伏跌宕,都必须用听觉仔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