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以中法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活动所引发的思考为基础,针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考试制度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了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基础学科 视唱练耳 吸收借鉴
2006年4月10日至1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唱练耳教学论坛暨中法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活动。此次活动由法国巴黎凡尔赛(Versailles)国立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塞希尔·枫丹(Cecile Fontaine)女士和法国巴黎吕埃-马迈松(Rueil-Malmaison)国立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克劳德·维拉尔(Cloude Villard)女士主讲。两位教授分别就音乐学院附小、初中、高中、附中理论、本科管弦、本科声乐和视唱练耳专业等不同层次的视唱练耳课程,进行了精彩的公开课教学,并根据参会师生所提问题,就其所属两所音乐学院及法国视唱练耳课程的设置、学制、入学及修毕标准、教学模式、教学大纲、视唱练耳教师资格考试、中法视唱练耳教学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回答。此次参会,笔者深有感触,认为这次活动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公开课内容安排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
两位法国教授在一周的授课中,分别针对不同时期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舒伯特、德沃夏克、德彪西等人的一些代表作品对音乐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与方法进行了丰富、认真、系统、灵活的教学演示,涉及内容广泛,教学中与姊妹学科联系紧密,使参会者真切感受到了视唱练耳课的趣味性与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体现较高水准
塞希尔·枫丹教授给音乐学院附小学生上课的情形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塞希尔·枫丹教授特别注重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她通过让学生练声、用乐器模仿老师所唱旋律及加入舞蹈走步律动感受大、小单位拍等一系列组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一节课的内容,充分展示了学生与老师间的默契配合及高水准的教学质量。
三、音乐会精彩纷呈,富有较强感染力
艺术周活动期间的四场音乐会各有不同特色。附中视唱A班的演唱会以其纯真甜美的乐声及井然有序的曲目衔接成功地开启了音乐会的第一幕。其中几位学生的多面才艺展示更令观者叹服与难忘,如伍天歌同学既是乐曲的改编者,又是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可见学生的雄厚功底与音乐潜能。视唱练耳专业生的汇报音乐会曲目丰富且有一定难度,大量的自弹自唱更显示了他们高水准的专业特性。另外,视唱练耳专业青年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也展示了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的实力与活力。
通过参加这次中法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活动,笔者了解到中国专业音乐院校及国外专业音乐院校的一些教学方法形式,深有感触,引发了对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形式的改革
目前,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形式还是多按年级分班,用两年学制修完相应学分为主导。事实上,这种不论学生入学后的水平高低,一律从零开始,完成两年学制才能修毕这门课程的做法确实有很大的弊端。学生进校前所学习、接触音乐的时间长短不同,所学专业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专业,个人的音乐天分、音乐素质、理论基础本身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只是简单地按年级分班学习,必然会出现基础较好并学到一定程度的学生等于在浪费时间进行不必要的重学,会有教学进度太慢的感觉,而基础较差者又会觉得教学进度太快跟不上,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更是无所适从,顾此失彼在所难免。视唱练耳课成了一门十分棘手难上的课程。
参照借鉴中国专业音乐院校及国外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制度,我们不妨也尝试将高师的视唱练耳课作分级制的分班学习。专业音乐院校的最高级别修至五级,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生源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可以大致设定为由低到高修毕二级(艺术通才专业)、三级(声乐、民族器乐专业)、四级(作曲、键盘、管弦乐专业)。
参照专业音乐院校分级制的特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新生也可按入学水平及专业的不同分为若干级别的班。对于低级班而言,教师要多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较多的时间,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为积极晋升高级班加修学分而努力。对于高级班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课程,通过对大量音乐作品的拓展学习,掌握更新、更难的知识内容。
针对以上所述,这就需要我们从事高师视唱练耳专业的教师能够共同努力,将高师视唱练耳分级班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来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