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歌曲演唱风格一般指革命歌曲或反映广大群众生活和劳动,表达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歌曲。能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歌曲篇幅较短小精悍,音域不宽,一般易学能唱的歌曲演唱风格。群众歌曲的历史从1792年《马赛曲》诞生开始,至今约有200多年历史。在我国则以聂耳、冼星海救亡歌曲的传播开始,如在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中需要鼓舞人们革命斗志,表达群众意志,统一队伍步伐的革命群众歌曲,如《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工农兵联合歌》、《娘子军连歌》、《拥护八路军》、《军民大生产》、《八月桂花》;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打靶归来》、《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现在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纤夫的爱》、《金梭银梭》、《夕阳红》、《二千年后再相会》等等。从创作上看多为进行曲、颂歌、校园民谣、队列歌曲、青少年的舞曲等,有独唱、齐唱、合唱、轮唱多种形式。音域十度左右,调性以大调式为多。因其演唱对象要符合广大群众要求,所以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教育性,形象鲜明、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速度稳健、音区平稳。也有的歌曲常用略加修饰的合唱队唱法,强调声音的雄壮、整齐、语言的清晰有力,歌声的谐和一致。演唱场所多在户外的广场、学校、工厂等,所以声音的特点是天真、活泼、感情真挚,音色定位明亮清脆、活泼开朗、明朗靠前、积极热情、富于弹性。面部的笑容和硬腭抬起都很积极,吐字较靠前,有一些混声,但还是以大本嗓的音色特点为主,真声色彩还是很浓,共鸣的焦点一般在鼻腔。这些都是群众歌曲演唱风格的特点定位。
四、中外艺术歌曲歌唱风格
艺术歌曲的概念和范畴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考虑国际已经长期为世人约定俗成的“共识”,即对艺术歌曲这种音乐体裁风格不要过于宽泛,千万不能将艺术歌曲说成是“有艺术价值的歌曲”的总称。一般把艺术歌曲理解为经过专业作曲家加工、整理或创作的歌曲。它的旋律极富抒情性,歌词强调突出浓情诗意,结构形式精炼。注重内在朴实的美,不需要任何道具和音响扩音设备,并且较适合客厅、演奏厅等室内演唱,常用钢琴伴奏的纯粹、精致的歌唱形式。如我国作曲家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黄自的《春思曲》、《玫瑰三愿》等。国外就更多了,特别是以西方作曲家为代表的巴洛克、古典、浪漫、近现代各个时期都有许多作品。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自己一人就创作有600多首,如:委婉动听的《小夜曲》、紧张惊恐的《魔王》、苦闷伤心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等;门德尔松的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是极富代表性,这是一首歌词娟秀飘逸,旋律舒缓轻盈,婉转优美,钢琴伴奏流动的音型仿佛把人带到了遥远神秘的恒河旁,全曲的意境浪漫怡然,人们已是耳熟能详。还有舒曼、沃尔夫、勃拉姆斯、贝里尼等音乐家的作品就不胜枚举了。艺术歌曲的用声技巧是丰富的,有时强调声音的连贯,有时强调明显的强弱对比。有些作品要求高难技巧,如颤音、滑音、高弱音等。就像艺术歌曲精致、严谨的作品风格一样,演唱上对声音音质的高标准也不例外,热情温暖、甜美深情、回忆、想象、进入梦幻的音色,表现为声音控制的更含蓄、稍暗和更柔和,歌唱技术上呼吸的力度减少,柔韧性控制感增强,演唱技术上声门相靠或撞击的力量减弱。吐字积极而稍靠后的感觉,但是声音传送方的感觉是向前的,鼻腔和口腔混合共鸣,焦点在面罩。歌唱轻机能运用恰如其分,歌唱轻机能是相对重机能而言,也称“假声”“头声”“小嗓”,这种声音是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菱形合缝状,声音灵活性强,但音质较空虚。艺术歌曲演唱音色上少了曲艺和群众歌曲的直白,多了几分修饰。音量上少了几分戏剧性的大起大落,多了几分把持。
五、西洋歌剧中戏剧咏叹调歌唱风格
咏叹调是指西洋歌剧、清唱剧中富有抒情和戏剧性的独唱曲,它能集中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早期意大利歌剧作家蒙特威尔第主张“兴奋激动”的歌剧音乐,他调动许多音乐创作手法把歌词谱成极为悲伤的吟诵,极力表现情感的力量,发挥人声的特长,使歌曲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和凝重的悲剧气氛。这种感情变化幅度大、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演唱风格,就是西方歌剧普遍采用的“美声唱法”,现在的美声唱法早已从阉人歌手以假声为主的纤细、清纯的唱法发展为如今的连贯、辉煌、雄壮、有力、华丽、灵活自如、饱满细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风格。特别是在威尔第歌剧中:慷慨激昂,吐字铿锵,发声果断、集中而坚韧并富有金属色彩,又称“辉煌唱法”。它音量宏大并能穿透大乐队,声音具有明亮的金属声、高泛音,歌唱发声的重机能显得更为多些,在高音有时仍能保持胸声共鸣。事实上西洋歌剧与美声唱法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最有代表性的戏剧咏叹调风格作品如:普契尼的《今夜无人入睡》、《晴朗的一天》;威尔第的歌剧选段《圣洁的阿依达》、《饮酒歌》等。在众多的歌剧咏叹调中旋律优美、音乐讲究歌唱性,调式调性变化丰富多彩,注重抒发人物内心的感情。激情有力的戏剧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在歌唱音色上要求声音如同红色的光辉,热情而饱满,有高音关闭唱法那种超能量感的震撼人心的透亮声音。“关闭唱法”是当今美声唱法学派演唱雄;仕而辉煌高音所采用的特殊方法,它使歌声听起来好象被薄纱笼罩,虽然“灰暗”但却纯净,放射性强,音质带有金属的响亮,能将高音做到超常并惊人的程度。现代科学技术对美声唱法高音共振峰的测量,其震动频率为2400到3200赫兹,这是其他唱法较难达到的。在表现庄严肃穆的情绪时温暖丰满的胸腔共鸣明显增加;唱愤怒、仇恨、战斗的情绪时是一种极具爆发力、浑厚有力的音色。演唱技术上嘴吐字时喉头后面也吐,胸腔、口腔、鼻腔三个共鸣腔同时打开,声音竖立感强。演唱者的气息深度和张力增加,喉头降到最底,咽腔绷紧有力,鼻咽腔共鸣为主,有面罩共鸣声音,共鸣焦点在软腭。从低音到高音都有混声,音域三个八度无断痕,热情激动等。这些特点与艺术歌曲注重柔和、朦胧的轻机能演唱风格和音色存在较大的差异。
六、小结
有情感的音色是声乐艺术最富人性、最具灵魂魅力的重要体现。因歌唱技术的适当调整,得到不同歌唱音色并运用于多种歌唱风格的现象是科学的、正确的。目前,活跃在声乐舞台上既得到国际声乐大赛认可,又广受老百姓喜爱的我国青年歌唱家吴碧霞、廖昌永、戴玉强等,他们就能跨越某种固定唱法模式,在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上灵活驾驭。这就在唱法上进一步驳斥了“土洋之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偏见,应该说这五种歌唱风格音色唱法各有特色,没有必要唯我独尊或相互指责某一风格唱法或音色运用不对。
歌唱是人类情感的宣泄方式,人类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不同的民族都会在歌唱风格与歌唱音色的审美习惯上存在差异。歌唱艺术有法可依但无定法,上述五种歌唱风格与歌唱音色定位是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歌唱者在歌曲演唱音色上基本的、方向性的选择。当然,犹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唐代诗人贾岛,为了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前用“推”字后改“敲”字的“推敲”典故一样,最合适的选择可能就有一种,其他只不过在不同程度上接近最佳而已。所以为每首歌曲定位一种最恰当的歌唱音色,甚至细到每一乐段、乐句和字在歌唱音色上的运用,那还需要有更进一步深入探究,这就应了那句“艺海无涯”的老话。
参考文献:
[1][清]徐大椿原著,吴同宾、李光译注《乐府传声译注》,中国戏剧出版社第87页。
[2]韩勋国主编《声乐艺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3]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1月。
[4]夏野著《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5]张承谟著《西欧十大歌剧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
[6]廖辅叔著《从艺术歌曲的定名谈起》,《人民音乐》1999年第9期。
[7]江明惇编著《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