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歌唱风格与音色定位(1)-音乐
来源:  作者:莫成练  点击:次  时间:2002-04-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歌唱风格是人们对于某种歌唱形式在思想内容、歌唱艺术手法上表现出显著特点的较固定和习惯性的共同认识。其形成是由它所处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文化心态、审美观念、民族语言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准确把握歌唱风格是歌唱家历来推崇的最高艺术境界。歌唱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说成音质、音品,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性,是歌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我们国家在录音制作上描述音乐音色的主观评价用语常有“明亮度”“宽厚度”“丰满度”“平衡度”等等。而在声乐演唱上音色评价用语显得更抽象和宽泛些,概念范围可从人们对声音直观感受延伸至对声音情感的描绘等,常用如:明亮欢快、丰满圆润、甜美纯净、集中有力、温暖柔和、热情奔放、庄严肃穆、悲伤失望、深邃的回忆、虚幻的想象等词语形容音色特点。古人云:“凡从容喜悦,及俊雅之人,语宜用轻;急迫恼怒,及粗猛之人,语宜用重”。节日欢庆和喜悦的情绪一般歌唱音色嘹亮、开朗有弹性;痛苦的哭诉和悲伤失望歌唱音色一般暗淡沉闷;还有平铺直叙、幽默风趣、庄严肃穆等等,都是不同歌唱风格情感内容直接影响下的歌唱音色。所以从歌唱风格的各个要素出发,歌唱者通过适当调整歌唱时声门闭合状态、喉头高低、气息的力度、共鸣腔的使用程度等方法获得。当然不同性别、年龄和生理结构差异也会对歌唱音色产生影响,但这不是本文论述内容,本文论述是演唱者个人在不同歌唱风格影响下歌唱音色的可变性。
  
  一、民间曲艺说唱风格
  
  民间说唱音乐是以说唱兼用的形式叙述故事情节,又因说唱表演中歌唱曲调特别突出,所以称为曲艺。曲艺是一种很古老的艺术形式,我国四川出土的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说书俑就形象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在2000多年前的曲艺说唱形式。曲艺有200多种之多,“说”是带有音乐性的有节奏、音律和音调起伏的念诵;“唱”是很口语化的即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和唱结合非常密切;似唱似说,即唱腔中含有很重的说话成分,唱腔是指语言音调的初步歌腔化;还有半说半唱、说唱交替也是曲艺最显著的表现手法。因为曲艺音乐主要是以叙事性为主,它是“说故事”而不是“演故事”,总是以第三人称身份来表示自己的态度,而不是以当事者本人身份来表现故事,因此曲艺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集中在对基本情绪和叙述者态度的表达上。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比较客观,感情对比变化不像戏曲那样强烈。从音乐形态上看,它介于戏曲和艺术歌曲之间,没有戏曲那样复杂众多的人物,基本不用舞台布景和道具,显得更为轻便,更为平民化;它一人主唱曲调的形式接近艺术歌曲,但又比艺术歌曲演唱上更自由,在曲调上更赋有浓厚的地方语言音调,更为亲切通俗。传统曲目如京韵大鼓《林;中发配》、山东琴书《梁祝下山》、评弹《杜十娘》、评剧《刘巧儿》、二人转《夫妻识字》等等,电影《有话好好说》中用北京琴书风格创作的插曲留下印象,唱中带说、接近生活、风趣幽默。说唱风格曲目音域不宽,一般一个八度左右,所以民间曲艺说唱风格在歌唱音色定位上表现为声音平铺直叙、直白、明亮、纯净、质朴等,发声共鸣以口咽腔为主,基本用真声歌唱,没有混声。真声的特点是振动频率较低,灵活性较差,有时也称“大本嗓”“胸声”或“重机能”等。但它与音质疏松、浮泛、干涩、用拉直嗓子喊叫的“白声”不同,白声没有共鸣焦点,是既“散”又“敞”刺耳的声音。声音的焦点是指声波向前向上放射瞬间呈现的小亮点说唱风格演唱的共鸣焦点在嘴,声音是集中明亮、悦耳动听的。目前流行乐坛常说的“急嘴歌——Patter song”“说唱——Rap”“节奏与蓝调——Rhythm&Blues”也是一种说唱风格的演唱。但是与上述民间曲艺说唱风格还是有较大差别,演唱和欣赏时应注意区分看待。
  
  二、传统民歌戏曲歌唱风格
  
  传统的民歌戏曲歌唱风格主要是指中国的原始民歌、改编民歌、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中国传统戏曲等演唱风格。传统的民歌戏曲在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特征、表现方法、审美情趣和人民长期的创造、积累中形成。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文化传统悠久深厚、文化背景博大精深,民歌和戏曲音乐犹如一个浩瀚的大海,它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中“风”这一部分就是当时各国采集的民歌,从当时记载的歌词字句长短以及不同的衬词中可分析当时歌唱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音乐工作者至今已收集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已知戏曲剧种约360多个。民歌演唱讲究“以情带声”“字正腔圆”,还有独特的“润腔”技法,即通过运用滑、擞、颤、假声等手法润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族唱法的“韵昧”。戏曲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很高的演唱技巧和艺术成就,足以同欧洲歌剧相媲美。戏曲采用的是“行当唱法”如老生、老旦、小生、青衣、花旦等,不同行当唱法各不相同,有关戏曲声乐演唱技巧元代燕南芝庵著《唱论》;明代魏良辅著《曲律》;清代徐大椿著《乐府传声》等书籍都做了全面系统的论理。说明了我国传统的民歌戏曲歌唱风格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民歌和戏曲的演唱风格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戏曲唱法从民歌中提炼而来,民歌演唱又从戏曲中吸取养分,但民族语言和审美习惯是他们演唱艺术风格与特点的重要因素。也形成了传统的民歌、戏曲歌唱风格在歌唱音色上的独特选择,即声音明亮集中、俊朗秀美、高亢挺拔富于穿透力。为了有利于语言吐词咬字的清晰准确,歌唱共鸣管道较之美声唱法短而窄一些,音量泛音偏少而发出的声音较集中、结实、明亮,声音位置靠前。在真假声运用上,一般传统民歌、山歌、京剧中老旦、黑头花脸以及一些地方戏曲中的旦角等用真声演唱为主;京剧的青衣、小生以及某些地方戏曲中男旦角等唱法用假声为主。也有一些歌手运用真假声混声演唱的,既具有真声的特点又有假声的功能,混声演唱声音明亮结实、柔和圆润、高远轻巧而且具有一定的力度,它弥补了纯真声的粗重、纯假声的虚浮感,是一种理想的声音。无论如何用声,由于民间传统喜好和精神情趣,音色以甜、脆、亮、圆为追求目标。戏曲名家梅葆玖演唱的《霸王别姬》、刘长瑜演唱的《游龙戏凤》、李维康和耿其昌演唱的《四郎探母》等等;民歌方面如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郭颂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吴雁泽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彭丽媛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等等都是当代传统的民歌戏曲歌唱风格的代表人物和曲目。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歌唱中体会传统的民歌戏曲歌唱风格的音色特点。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