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招徕器声 民族乐器 招徕乐器
“殷人”即“商人”,这一名称与商业及其广告活动一同滥觞于商代。著名史学家姜亮夫从史料、社会学和民俗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地考察和分析,得出“商”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常被叫卖小贩或货郎所用。这就是说,在招徕市声中,除口头叫卖吆喝之外,以乐器之声传达信息,也是商贩们惯用的重要广告形式之一。可见,招徕器声与民族乐器素有渊源。
一、招徕乐器中的民族乐器
以乐器之声招揽,俗称为“代声”“货声”。五行八作所使用的招徕乐器,也可谓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随着民俗与广告活动的多元化发展,有些乐器在不同行当的商贩之间兼而使用,因而难以类分。按今人通用的民族乐器类分法,招徕乐器大致可以分为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至清代,较为常见并广为传袭的招徕乐器有:
(一)弹拨器三弦:算命盲人用。
(二)拉弦器胡琴:卖胡琴商贩用。
(三)吹奏器笛:算命盲人者用;箫:卖饧糖、粽子等商贩用;唢呐:杂耍艺人用;喇叭:磨刀剪、打铁链、卖水果等商贩用。
(四)打击器云锣:卖绒线、日用杂品等商贩用;小铜锣:卖油的、卖玩具的、卖小食品的、卖糖饽饽的、吹糖人的等商贩用。个别行当的小贩使用小铜锣时会携带架子,如小炉匠、算命盲人等;摇铃:卖线、卖洋货等商贩用。也有粘扇子、磨刀剪者用之;串铃:俗名“虎撑”,行医卖药者用;梆子:卖油郎者,敲大梆子;早晨卖点心、面食者,打小梆子;鼓:形制多样化。小鼓直径寸余,声音细小而尖脆。收细软旧物者,一般用硬皮小鼓;卖炭、收废纸旧衣者,一般用大扁鼓或大拨浪鼓。另外,走街串巷卖布、卖槟榔、卖花样子、卖小食品、卖日用杂品者,用拨浪鼓。也有几个拨浪鼓构成一组使用的,俗名“串鼓”。
当然,这些乐器的分类使用,只不过是千百年来商贩们约定俗成的行规,倒也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戒律。
二、 民族乐器溯源:招徕乐器
古代商贩们选择以乐器(或器物)之声作为广告的代声,原因大致有二。首先是由游动商贩的从业形式而决定的。行商贩夫们为了减少整天吆喝所带来的嗓音疲劳,也使得各自的招徕具有一定的特色,于是商贩们就用乐器(或器物)代声,或器声与叫卖吆喝并用。长此以往,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间行规。其次是受乡里民俗等方面的约束。比如,有些不便于开口吆喝的买卖,以乐器之声代言,既达到了买卖相告的目的,又回避了一些民俗禁忌。
这种以民间某一小型乐器(或器物)所发出的声响来代替叫卖吆喝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
鼓作为招徕之声的记述见于屈原的《楚辞·天问》。其中提到,公元前11世纪,在没有被周文王启用之前的姜太公,一直以屠宰为业。在朝歌的街市上,姜太公以“鼓刀扬声”招揽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