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习太极行拳之理 辅声乐训练之法(1)-音乐
来源:  作者:李素娥  点击:次  时间:2002-05-0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内容摘要 :太极拳不仅是中国体育武术中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国人对身体文化与身体艺术的一种解释。它的行拳原理与状态对声乐的训练有一定辅助意义。文章拟从太极拳的特点为切入口,将声乐训练中,预备、姿势、呼吸、状态等基本技法,与太极桩功的行拳功法相融、相比较,与声乐界同行商榷。

  关 键 词 :太极行拳 声乐训练
  
  声乐是一种以人体的各个器官构造组合而成的“乐器”,并用来“演奏”音乐的艺术形式,即人声的音乐。它是一种由身体运动与音乐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感觉到的声音技能训练。其声音的好坏,取决于歌唱者的身体运动用力的方向与用力点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谓唱法的技术问题,实际上是指在歌唱过程中,声音如何通过身体什么部位的扩展、哪块肌肉的放松,什么地方的用力来获取最佳效果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声乐训练实践与观察中,越来越感觉到:解决声音本身的问题与解释身体运动的问题相比,后者则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在歌唱中身体肌肉运动的力量与使用技术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整体效果。在声乐训练中常会碰到这种情形,不少声乐学习者尽管有魁梧的身材,有很好的体能,说话有洪亮的音色,但在歌唱发声时常常表现出姿势僵硬、手足无措,时常有形无声,或有声无形,其声音效果与身材体形极不匹配。这些问题困惑着声乐教师的教与学习者的学。
  笔者在偶然的一次与练太极拳朋友的谈话中,感悟到太极行拳的功法与声乐的发声原理和运动状态较为吻合。如在一些声乐著述中所提到的“自然挺胸双肩垂,‘脊梁插着擀面杖’”①松腹吸气沉“丹田”,扩胸拔背腰扩张,唱高音想着低音,唱低音想着高音……这些都与太极行拳中所说:“虚领顶颈、松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丹田、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②等有诸多的相似之理。但因为两者专业的特点不同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本文暂不作论述)。笔者认为:以习太极行拳之理相对应地解释声乐技能之训练,是一个较好的辅助之法。因此,笔者拟从太极拳的特点为切入口,将声乐训练中,预备、姿势、呼吸、状态等基本技法,与太极桩功的行拳功法相融、相比较,并与声乐界同行商榷。
  
  一、声乐训练与太极行拳
  
  “太极”一词源于《周易·学辞》,太极拳起源何时其说法不一。太极拳是一种动静相配、身心兼修的运动。它是在汲取了我国运动传统技术和健身术(拳术、导引术、吐纳术)精华的基础上,且糅合内外功于一体,所体现出的心者修内,身者修外,动静参半,修心则静,修身则动,从而形成松、柔、静、缓为特色的拳架。它贯穿着“阴阳”和“虚实”的拳理,在行拳上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浮与沉”“柔与刚”“慢与快”“左与右”“上与下”“内与外”“大与小”“进与退”③等独特形式,以求身体各部位平衡、协调发展的艺术性。由于它的行拳原则,不仅与生理的要求和力学的原理相符合,同时,又具有完美的艺术造型和独特的技术趣味以及它在医疗保健、心理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因此,赢得了愈来愈多的中外人士争相习之。
  人体是一种绝妙的乐器,它对人类音乐艺术的诠释、表达、渲染和体现,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都无法比拟的。“要懂得歌唱器官的‘器乐性’,也就是说,人的自身的歌唱发声器官也是一种乐器,这种自造的‘乐器’同人工他造的乐器都能在音高、旋律、节奏等方面表现乐曲的音乐性,只是人的‘乐器’除了音乐之外,还多了语言,这就是声乐与器乐的主要区别。”我们进行声乐训练的重要原则所强调的“就是‘整身唱’,‘全身心地歌唱’,学生必须树立歌唱发声的整体概念,即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各有关的部位积极调动起来,让心理与生理运动默契配合,把人的语言所表达的丰富感情融化到优美的歌声里。”④这里所谈到的全身放松,并非是一种“懒散”状态,而是一种紧张与放松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沈湘所说:“该紧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地用力,该松弛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放松,把干扰发声多余的劲儿去掉。”⑤声乐训练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身体姿势与腔体动态合一、气息运用与声音位置合一、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合一等技术细节的“整体、统一、松弛、通畅,全方位协调配合的歌唱状态,而这种歌唱状态就是歌唱各部分的最佳组合。”⑥由此可见,声乐训练的运动状态与太极拳的行拳功法的相似之处,就是在于它也是一项身心兼修、脑力与体力相配合的运动,也像太极行拳论所阐释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一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⑦这种周身轻灵,神清目爽,则是实现声乐学习者的感觉神经敏锐,全身上下相随,各部腔体动作协调,获得完美歌唱的前提。
  
  二、声乐训练与太极桩功
  
  1.无极桩的“静”与发声训练前的预备
  太极桩功分“无极”和“太极”两项。无极是静功,专做静止的功夫;太极包括走架及打手,是行动,专做运动的功夫。无极表示一种状态,就是“天地未分,混沌一体”,以自然现象来比拟人体的状态。因为太极拳是采用“心静用意”的练法,使大脑皮层在运动中获得休息,中枢神经既指挥了全身各器官机能的协调动作,也训练了神经的灵活性。它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先求松静,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使人回到先天自然静止态势。无极桩功讲究的就是心神两静。故凡上场练太极拳的人,无不先行立正姿势,两手自然下垂,下腭内收,嘴唇微合,两目平视,这就是先求心神两静的功夫,也就是浑然一体的动作。只有心神两静,寂寂空空,才能存得起真心,养得起真气。静功调好后配合“骨升肉降”功法:坚膝顶头、松胸实腹、意守丹田,此谓三才像也,即天、地、人。练好这个桩式,声乐训练前的预备动作,如调心、调身、调气也就基本完成了。由此所形成的结果是下盘(胯以下)稳稳站在地上;中盘(胯以上)自然是胸腹式联合式呼吸,松腹吸气,横膈膜下降胸扩张;上盘(腰以上)松而空积极向外打开。这就如同我们在声乐训练中所强调的“整身唱”与“全身心地歌唱”,即“整身向外舒展的劲儿;腔体上、下贯通的气儿;整体共鸣(胸腔、咽腔、头腔、口腔、鼻腔混合而成的共鸣音响)一米长的声儿。”⑧的歌唱发声艺术境界。
  2.太极起势与歌唱姿势
  由静止的无极桩进入盘架运动,叫做无极生太极。如前所述,由无极桩开始,由静而动,动之则分,进入太极起势,“两脚平行分开,脚间距离与肩同宽,两手缓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两肩松沉,两肘松垂带动双臂下落,手心向下落于腹前。”⑨起势是太极拳架的开始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法。太极起势的脚间距离、两肩松沉以及落于腹前的细节功位法,对声乐演唱者尤其重要。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说得好:“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歌唱的最佳姿态应该是:“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无须并拢,横距不超过肩宽,前后距离不超过半只脚长。两肩放松、打开,胸部自然挺起,小腹微收,双臂自然下垂。须用臂做动作时,也要保持双肩的放松。须要双腿走动时应努力保持上身姿态的平稳。”⑩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些有成就的歌唱家的演唱,他们所表现的歌唱姿势是一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从容兴奋、身声协调”的职业式状态。而在我们实际的声乐训练与演唱中,又常会见到一些站姿耸肩、锁胸、伸脖子;低头、哈腰、鼓肚子等僵硬不协调的歌唱姿势。这些不良姿势,不仅影响演唱者的舞台形象,更重要的是对演唱者声音技巧的整体发挥,起着一种不协调的牵制作用,造成声音通道不畅、气息控制失调等非正常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太极起势功法的要领,兼练演唱姿势的双脚站稳、沉肩舒喉、气沉丹田,身体的颈椎、胸椎、腰椎自然形成垂直线,以形成良好的歌唱姿势与最佳的歌唱状态。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