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音乐审美情趣的文化性视角(1)-音乐
来源:  作者:汪丽娜  点击:次  时间:2002-04-3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音乐审美情趣。如中国古代上流社会文人士大夫操琴弄乐,“高山流水觅知音”,是为自娱自乐,修身养性,寻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衍生出多元化的社会音乐文化意识和音乐审美情趣。如文化知识阶层因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其中大部分人保持着对严肃音乐的钟爱,坚守一份“高雅”的审美情趣;而普通大众阶层的人们因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 其音乐情趣更趋于寻求压力的释放和精神的放松,故多于追求“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文化,以娱耳目。这些,都是因其所处社会阶层和生存背景不同所致。
  每当社会变革和社会意识形态出现演变,都直接冲击着人们的文化意识和音乐审美观念,进而改变人们的音乐审美情趣。例如: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的音乐文化观念的震荡。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西方列强用炮火催开了中国的国门。战争的蹂躏,国家的危难,社会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加剧了人们的信仰和精神危机。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开始检视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方文化尤其是科学文化正是我国富国强民之需,于是开始了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的社会文化的大变革,大量引进西学,解构传统文化,构建新的文化意识。西方音乐文化也就随之而入,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极大的冲击,引发了第一次关于音乐文化的“土洋之争”。批判、遗弃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崇尚西方音乐文化成为当时的一种音乐文化上的“革命”。忧国忧民的民族音乐家们,满腔热忱地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文化(包括音乐哲学、音乐教育学、西方作曲技法等)。作曲家们也学习用西方的技法创作出许许多多充满战斗力、反映时代要求的群众性、战斗性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钢琴音乐、交响乐等在中国拥有越来越广大的听众群体。这次音乐史上的“革命”,在客观上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两种不同渊源的文化的一次大碰撞,它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社会的音乐审美心理,对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启了我国音乐史上的新篇章。由此可见,社会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的音乐审美思潮和音乐审美情趣有着极大的影响,社会文化心理直接或间接促进音乐审美情趣的发生发展。
  总之,音乐审美情趣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个体的音乐审美实践过程中,通过个体与周围音乐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个体的音乐情趣受一定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代、民族和社会阶级的音乐文化意识又通过个体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并渗透在个体的审美经验中。反之,个体的音乐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时代、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识的丰富和发展。
  
  注释:
  ①骆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8.
  ②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③刘承华.“从文化传统看中西音乐传统的不同”.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等.文化论.人民出版社,2003.3.
  [2]骆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8.
  [3]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5]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12.
  [6]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8.
  [7]王耀华等.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8]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2.
  [9]明言.音乐批评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2.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